45岁了,下月辞职了,不知道辞职后干什么?_如何在10到15年内实现财务自由,请各位大神解答?


- #问答
  • 1、 45岁了,下月辞职了,不知道辞职后干什么?

    45岁怎么就不能辞职了?我今年也辞职了,我51岁。不想再听狗叫,不想听别人指使了,为自己活着,想干啥就干啥,钱已经不重要了,并不是我钱多,我只有2万元,你没看错,是2万元,因为我想明白了:人总是要死的,无论你钱多还是钱少,钱多的只是多活几天,也就是多受罪几天,如果活着没有了质量,我想立刻就死,一天都不想再活下去了,如果我能活到60岁就满足了,只是渴求死时别太痛苦就行了,同志们,你们说是不是

  • 2、 如何在10到15年内实现财务自由,请各位大神解答?

    谢谢提问,作为一个刚实现饭店自由的职场人来说财务自由基本上就是一个画好的大饼,但是这个饼又能吸引着我们所有人为之奋斗。个人认为只要我们为之奋斗了,最终的结果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奋斗的过程最美丽。以下几点是个人的方案:

    1、纯粹依靠工资基本不用想

    一般来说一线城市财务自由标准为2.9亿元人民币,月薪为10000元左右,仅依靠工作达到目标需要2400年左右。

    二三线城市财务自由标准为1.7亿元人民币,,月薪为6000元左右,仅依靠工作达到目标需要2350年左右。

    2、学会投资每年加上20%投资收益

    以每年年初存入12万来说,如果我们善于理财,分散投资,把自己年度投资回报率维持在20%,那么我们第30年即可收入1.6亿人民币。以下是尝试性计算,并不科学!

    中间计算未截图

    3、找到一个更加稳定的公司持续发展

    完成上述的方案,也需要自身能力的保证,找到一个比如华为,阿里等大公司长期奋斗,保持稳定的投资本金,这样才有一定可以实现。

    4、适当通过创业等方式扩大基础收入

    如果自身条件允许,又对创业感兴趣的话,可以适当的尝试创业,这样才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当然创业不易,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一定要慎重考虑。

    所有的这些分析都并不严谨,我们的生活一辈子并不是非要实现自己的财务自由,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只要我们能够认真工作,有一份基本的收入,有一个和谐的家庭,就足够了,并不是非要强求财务自由。

    欢迎指教!

  • 3、 在经济不景气时,如何实现财务自由?

    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一辈子都不可能财务自由。

    你只是在幻想财务自由的路上不停地奔跑,但却永远抵达不到那个终点。反而到头来,财务没有自由,却成了别人的韭菜。

    01被欲望牵制的财务在很多人的理解中,被动收入>日常开支=财务自由。

    这个被动收入,是指不需要你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自动获得的收入。也就是说,你可以“躺赚”解决你的日常生活开支。听起来很爽吧。嗯,它成为了中国中产的共同梦想。几乎所有人,都会有这样的梦想。

    干到40岁,退休,实现财务自由,然后环游世界。

    那资产多少,才算是财务自由呢?

    胡润2018年的《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中提到了财务自由的门槛,这两年经济不好,这个数字大体上也没怎么变化。

    一线城市:资产1.3亿元;

    二线城市:资产8000万元;

    三线城市:资产6000万元。

    但时下中国超过600万资产的家庭数量才不到400万,超过1000万资产为160多万,资产突破1亿不过11万。

    在中国储蓄最多的10%家庭,拥有全部储蓄的75%;

    另外35%的家庭被称之为储蓄较多,他们占全部的25%。

    那剩下55%的家庭,他们的储蓄是多少呢?答案是0,这就是现实。

    当你在为你的财务自由努力奋斗的时候,你没发现,财富的累积早就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你心中的那个中产的共同梦想,越走越远。

    实际上,鼓吹财务自由,非但不能让你实现财务自由,反而是你财富的收割机。

    因为这个社会同时在鼓吹让你消费升级,并且用各种标签贴在你身上,让你有意无意地做出这种身份认同的消费。鼓吹财务自由,只是想让你为你的欲望买单而已,要不然你不买单,食物链顶端又怎么自由呢?

    无论有资产者,还是无资产者,甚至土豪,概莫能逃。看看胡润2018年的《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对财务自由的门槛界定就知道了。这份报告,是在“品牌倾向”的基础上,测算一个人在不同城市达到“自由”的标准的。但问题是,是谁规定,你非得有这样的“品牌倾向”的?冥冥中,有只无形的手,似乎在左右着我们的观念,刺激着我们的消费欲望。

    哪怕可能有些人只会把一套两万五的西装,穿出二百五的即视感。不过这不要紧,土豪有的是钱,人家要的是那份认同感,那张标签。但对于没有完成资产积累的人来说,这绝对就是一个套路了。

    02金融猎场的韭菜低收入群体,自我满足度还是比较容易达到。

    但中产不是,因为他们觉得受过高等教育,有房子有车子,哪怕都是举债而来。但他们好不容易爬上了社会的中层,哪怕这种身份认同是自我嘉许的,也必须让家人继续过得好。他们在大城市拼搏,就是为了脱离那片父辈生长的黄土地。

    就是为了也能够在大城市里面,跟那些出身优越的孩子一样,在CBD的高楼上,摇着一杯葡萄酒,俯瞰夜色下的大都市。但每个月家庭开支那么大,光靠工资,这明明就是婶可忍,叔不可忍的事情。怎么办呢?投资呗。没听过,人家动不动就张嘴货币超发、通货膨胀这样的词汇吗?似乎,全世界,只有自己的钱在贬值一样。

    所以怎么可以让自己的钱忍受通胀的摧残呢?

    所以,把钱投出去吧。很好,金融的猎场等的就是这帮人。钱越多的人,越喜欢靠投资来实现自己“躺赚”的梦想。对他们来说,拿着现金,更容易让他们惶惶不可终日。而想着只靠利息就能实现财务自由,这世界上还有比这种不劳而获更舒适和有逼格的赚钱方式吗?这个世界上,无风险利率叫国债收益率。但人家看不上,人家更喜欢听那些造富神话的故事。哪怕搜遍他们大脑里面,你也只能找到他们只懂得“通胀”这样的经济词汇。

    这并不妨碍他们入场,炒股、炒币、炒楼、投P2P、信托以及各种传销盘……几乎所有人,都不会觉得自己做了错误的决定,并且坚信自己不是最后的接盘侠。事实是,不是屌丝死于P2P,中产挂于信托,而是全方位无死角一锅端。财务没有自由,财富却一地鸡毛。

    没有人会去想,经济有周期,产能会过剩,时代会更迭,科技会停滞,历史甚至还可以回潮……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不存在通胀这件事。因为如果通缩的话,意味着货币是更值钱的,完成了资产积累的中产,就真的可以不劳而获了。但,你生来这个世界,那些行驶铸币权的人,不是让你来享受的。只有通胀,才能让你坐不住。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都无法逃避通胀的收割。连比尔盖茨这种,从微软套现那么多钱之后的投资收益率,都跑输通胀。请问这个世界,巴菲特又有几个?哪怕是巴菲特,他99%的财富,也是在50岁之后投资获得的!

    实际上,那些金融收割的事情,并非中国人都真的是笨蛋。中国人不缺聪明,缺的是常识。还有,一些人,还缺德。

    03在富人眼里,韭菜不配财务自由

    很多时候,我们真的以为我们拥有了美好的生活。

    我们确实有了房子,有了车子,在大城市有了家庭,我们还把父母接到大城市生活。我从未否认,每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值得肯定的,也是无可厚非的。我也从未认为,通过勤劳努力的工作,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有多么不可取。

    我更认为,投资理财,是一种每个家庭都必须掌握的技能。但我说了,中国人缺常识,不缺聪明才智。没多少人,接受过真正的财商教育,更没兴趣听你唠唠叨叨讲一堆道理。

    这里涉及成本管控、风险认知、金融品类、法律政策、投资技巧、货币政策、经济周期等等。他们的聪明才智,只会用在投机钻空子上面,而不是建立一个常识框架。而且,很多人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有钱,不能不让别人知道,要努力让别人知道。暴发富心态,比比皆是。

    但我们真的想过吗,我们的家庭,抗风险能力有那么强?

    一场疾病,会不会把我们摧毁得支离破碎?

    一次失业,会不会让我们连续数月寝食难安?

    我们有时候只是活在一个媒体营造的虚幻世界里。就像朋友圈的各种晒一样。真正的财务自由,跟合理控制自己的欲望有关,跟合理规避风险有关。真正合理的资产配置,先解决的不是投资资金的去处,而是做好防守。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把家庭资产分成四个账户:

    风险账户、现金账户、安全账户(保钱的钱)和杠杆账户(保命的钱)。

    这4个账户作用不同,所以资金的投资渠道也不尽相同。但可惜大多数人只关注风险账户和现金账户:要么钱都趴在银行卡上或股票基金里。最后,一场大病,积蓄都给了医院;要么在剁手节花个痛快;或者股票一个跌停,钱就灰飞烟灭了。

    至于安全账户(保钱的钱)和杠杆账户(保险配置保命的钱,),他们是不会看上眼的。毕竟,放在那里不能让他们跑赢通胀,当然,我知道,人性如此。

    集体理性,是绝对不可能的,甚至集体非理性,才是常态。这像极了我让一个人别买返还型保险,买消费型保险会招来他们的不解一个道理。所以,财务自由,永远只是一个梦,一个让大家疲于奔命却始终不得的骗局。

    我是野风财经,专注财经理财知识科普,如果喜欢本文,欢迎转发关注。

  • 4、 当下应如何提升税后收入,实现财务自由?

    一图学会家庭资产配置丨全球市场投资组合(GMP)

    2020年,如果你跑到街上随便问一个人,今年你最缺什么?

    90%的人一定会说:缺钱!

    不是故意要扎你心,而是不想活得像条狗,就得多赚钱。

    这年头,缺钱的日子太扎心:

    租房时,为了能省几百元的房租,宁愿每天通勤3小时;

    买东西时,货比十三家,只为省下几块钱;

    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换工作,不敢生病,不敢停下来……

    为了赚钱,你已经很拼命了。上班不敢迟到,有事儿不敢请假,加班不敢拒绝。

    可为什么你还是缺钱呢?归根到底,都是因为你没有:“理财思维”

    什么是理财思维?就是除了赚钱,还得想怎么让“钱生钱”。

    根据历史大数据表明:每个人一生能平均遇到7次牛市,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房价等等其他赚钱机会;只是大多数人都会与机会失之交臂。

    因为不知道怎么理财。

    要想让自己富有起来,要学会让手头的收入为你“钱生钱”。

    01

    很多人买P2P暴雷,买保险被坑,买股票和基金血亏,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知道怎样科学、合理地配置家庭资产。

    作为一个专注于家庭资产配置的公众号,我一直在思索,如何用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告诉大家怎样安全、稳妥地打理自己的家庭资产。

    在研究过程中,对我启发最大的还是全球市场投资组合(GMP)。

    全球市场投资组合是一个代表全球投资者偏好的总投资组合,其各类资产的权重反映了每个投资组合的平均构成。其相当于真实的全球资产配置图(消费品、私人住宅除外)。

    图片的内容,确实有可取之处。

    1959-2015年的56年间,全球市场投资组合(GMP)股票的平均权重为53%,而房地产、非政府债券和政府债券的平均权重分别为3%、15%和29%。

    56年间,全球市场投资组合实现了8.4%的年化收益,其中:

    股票年化9.5%;房地产年化9.2%;非政府债券年化7.4%;政府债券年化7.0%;3个月期国债年化4.9%;

    期间美国平均通胀率为3.8%,如果将通胀扣除的话,56年里GMP的实际年化收益为4.4%,其中:

    股票年化5.5%;房地产年化5.2%;企业债券年化3.5%;政府债券年化3.1%;3个月期国债年化1.1%;

    可以明显看出,长周期里股票和房产的表现整体是最好的,每年跑赢通胀5%以上,是真正可以“生钱”的资产。

    其次企业债和政府债也可以跑赢通胀,但收益率相对低不少,用来保值问题不大;最后才是国债,每年跑赢通胀1.1%,算是最稳健的选择了。



    02



    我们手中的每笔钱,都是有不同时间价值的,有的钱随时都可能要用到,这部分钱,可以用来现金管理;

    有的钱半年以内用不到,但二三年内会用到,这部分钱,适合用来买中短期理财;

    有的钱,三五年以上用不到,这些钱适合用来做长期投资;

    还有保险保障资金则是在不确定的未来中,给你的生活托底。让你不至于在风险发生的时候动用本金,尤其是长期投资的钱。

    四笔钱的比例一般是这么分配:

    长期投资账户(50-55%)—股票、房产、股票基金、股权、可转债;

    中短期理财账户(30%)—债券基金、固收信托;

    现金管理账户(5-10%)—国债、银行存款、银行理财

    保险保障资金(5-10%)—保险

    这个比例并不是通用的,现实中每个家庭的收入、支出情况差别很大,需要根据你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做安排。

    • 一、现金管理

    目前最好的现金管理工具是银行T+0货币型理财,其次是货币基金。还可以用短债基金来替代货币基金。

    由于如今很多人手头上都有几张信用卡,花呗也都有额度,因此透支几万到数十万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所以现金管理比例可以适当调低,5-10%足够。

    • 二、中短期理财

    1)可以投资纯债基。纯债基金全部投资于债券,主要包括国债,金融债,公司企业债等,但一定不会投资于股票,也不投可转换债券。是风险最低的债券基金。

    纯债基跟银行理财的收益率比较接近,但是纯债基金的优势在于它比银行的产品透明,投资者能知道购买的基金都投了什么。

    2)固定收益、类固定收益产品年收益高,收益率达到8%-10%左右,作为家庭资产配置的基石,一直被当成稳赚不赔的理财神器,18年的去杠杆大潮却让它们遭到了重创。

    固收信托产品的发行机构很多,如银监会监管的信托公司发行的固收类信托产品;银监会监管的银行发行的固收产品;证监会监管的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资管产品;证监会监管的基金公司发行的固收型基金;工商局监管的基金公司发行的有限合伙产品以及银监会监管的小额贷款公司发行的p2p等等!

    2018年以来,信托行业出现集中暴雷现象。

    闭着眼睛买信托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不能再闭着眼睛,哪个收益高买哪个。要充分了解产品底层资产是否清晰?到底谁借钱?到底去做什么事?用什么钱来还?还不上怎么办?

    说白了,如果最极端的情况发生了,你能否全身而退。

    优质的项目还是有,就是你要有专业的眼光。



    • 三、长期投资

    1)股票

    长期投资,对于年轻人而言,可以用短期套牢风险去换取更多超额收益,非常值得。

    股票赚钱的根本逻辑有两种:一种是和上市公司一起成长,赚上市公司的分红,这种是做上市公司长期股东,只要上市公司质地不变,都不会卖出的真价值投资

    另一种是低买高卖赚取差价,不管是从基本面,低估值买入,高估值卖出,还是从技术上的人低买高卖,都是属于赚差价的行为,只要是低买高卖赚差价的行为。

    目前A股市场95%以上的投资者,包括机构和散户,都是立足低买高卖赚取差价的行为,所以在我看来,大家都是在做投机。

    买的安全,就要买入基本面优秀,至少是基本面中上的股票。

    至于股票具体配置多少比例,可根据“80-年龄”而定。

    比如30岁的家庭,股票账户可以配置50%,但如果年龄太大,就不适宜配置太多股市了,比如60岁,那么股票账户只建议配置20%。

    注意,任何股市类资产都有本金损失的风险,因此建议不要只盯着A股,适当全球化分散化投资,可以降低股市的波动风险。



    2)股票基金



    普通人对股票不熟悉、觉得风险太大可以直接定投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是一个非常适合普通投资者的投资品种。

    投资指数基金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获取到哪些指数基金值得定投。我们以定投低估值的指数基金为主。

    如沪深300指数基金。即使不会任何策略,始终坚持定投指数基金,也可以获得10%以上的长期收益率。如果能在指数低估阶段定投,收益必将超过15%。

    为了降低风险,最好构建一个组合:常见的基金组合有沪深300+中证500、上证50+创业板、H股指数+创业板、标普红利+创业板等。适当增加行业龙头指数+消费龙头指数,用香港大盘+香港中小代替H股指数,增加深圳红利指数等组合,收益会更加可观。

    主动型基金是一类力图取得超越基准组合表现的基金。主动型基金完全由基金经理操作,业绩主要由基金经理的能力决定。



    我倾向于选择指数基金而不愿意买主动基金,很大的原因就是:

    要挑选一个好的主动基金经理,夸张点说就是如大海捞针,基本看运气。

    至于盛传的4433选基法,说到底也躲不开对基金经理的考验。

    所谓4433选基法:

    第一个4代表一年内成绩排名在前1/4的基金;

    第二个4代表两年、三年、五年以内以及今年以来成绩排名在前1/4的基金;

    第一个3代表选择近六个月成绩排名在1/3的基金;

    第二个3代表选择近三个月成绩排名在1/3的基金。

    以上方法选出来的基金反映的是前任基金经理管理的业绩。这样选出来的基金也只是说明了这个基金以前的业绩不错。但我们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而现在所要选的基金是为了以后能给我们带来好的收益。

    主动基金本来过于依赖一个基金经理的能力,而基金经理到底未来业绩能不能持续,能不能经得住考验,这些都无法预测。

    更不要说更深层次上对于基金经理人性的考量,像内幕交易,老鼠仓、抬轿子的事情不幸要是被我们赶上了,想哭都没地方哭。



    3)房产

    有砖家整理各种地产数据,想搞个模型,来预判房价的拐点,但总是不准。

    结论是:你数据分析死了也没用,不如国家一道政策。

    回顾国内房产,2000年来的周期:2003年6月-2008年9月、2008年10月-2009年11月、2009年12月-2014年8月、2014年9月-2016年5月、2016年9月---至今,每一次周期的开始和结束,背后都有政策。

    观察下,当前政策变了没?

    起码目前,国家对于房市的态度,并没变化坚持“房住不炒”,还是稳字当头,不希望大涨,也不希望大跌。

    4)可转债

    可转债,说白了,就是一张可以转换成股票的债券,因此,同时具备股票和债券的双重属性。

    可转债最大的一个好处,是有债底价格来保底,跌到债底价格时,可转债就接近是,一张纯正的债券。

    所谓的债底价格,指的是与可转债各方面都极为接近的一只纯债的价格。举个栗子,可转债A,在信用状况、到期收益、久期等各方面,都与纯债B极为接近,甚至可以说完全一致,那么,当前纯债B的价格,就是转债A的债底价格。

    正是因为有债底价格来保底,所以,当正股的价格暴跌时,可转债的跌幅,通常会远远小于股价的跌幅。正股指的是,发行可转债公司的股票。

    而当股价大幅上涨时,只要可转债的溢价率不是太高,两者的涨幅差距,就不会太大。

    总结来说,就是可转债与对应的正股,两者预期收益不会差太多,但可转债所面临的风险,要远小于正股。

    坏处是,投资可转债,需要极度的耐心。虽然,投资股票也需要耐心,但投资可转债,需要更大的耐心。

    积极参与可转债打新:

    2020年至今,居然还没有一只可转债首日出现破发。

    2020年至今单账户期望收益2651.83元,平均每申购一只的期望收益31.57元。

    做可转债打新,没有其他技巧,就是拼账户数,户数越多,中签的概率越高,因此,我一直建议大家,充分动员家人开户。



    03



    家庭资产配置方面几点建议:

    1)只做看得懂的投资

    先要记住股神的话:“一定要在自己理解力范围之内投资。第一,不要赔钱;第二,永远记住第一条。”咀嚼投资大师们的名言金句,无一不在提示这一点。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就是因规避风险的技术在华尔街树立起独特的信誉。格雷厄姆认为,对于一个被视为投资的证券来说,基本金必须有某种程度的安全性和满意的报酬率。

    当然,所谓“安全”并不是指绝对安全,而是指在合理条件下不至于亏本。巴菲特曾给过股民一个忠告:不熟不做,不懂不买。实际上,这句忠告适用于整个投资领域。

    对投资者来说,如果做自己不懂的投资,很容易出现盲目跟风的情况,以致出现损失后只会怪罪别人,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下次依旧会跟风,恶性循环。只有做自己看得懂的投资,才能降低亏损的可能性。

    不过,做看得懂的投资,也需要大家平时的努力,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自己熟悉各类投资品。

    2)别幻想一夜暴富

    虽然提倡大家要有中国梦,但是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投资领域中的最大谎言之一就是“一夜暴富”。我们常能听别人说,原始股投资可以让人一夜暴富、“荐股大师”也可以让人一夜暴富……但这些话基本都是骗人的,骗子的目的就是想要你的本金。

    只有踏踏实实地进行投资或资产配置,比如高风险和低风险的理财综合配置等,才能实现收益稳健增长,财富得到增值。

    3)忌用杠杆投资

    在很多人眼里,杠杆就好像是一个投资“神器”。自己若是加5倍杠杆,一旦盈利,那就是赚5倍的钱,听着就很诱人。因此,也有不少人愿意放胆一搏,万一博对了呢?

    不过杠杆不是一般人都能玩得起的,它就是把双刃剑。5倍杠杆,盈利的时候是5倍,亏损的时候自然也是5倍,倾家荡产就是这么产生的,不用才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赚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认知的变现。我们亏的每一分钱,也都是为认知不足,交的学费。

  • 5、 在上海中环以内动迁分了6套房子,怎么做才能实现财务自由?

    谢邀!这个问题,本人认为,题主在上海中环以内动迁,分的六套房子,具体的价值也没有明确……怎么做才能实现财务自由?所谓财务自由,就是哪怕不靠打工赚得的现金,手里的钱、就能生钱(资产性收入)从而使家人衣食无忧,现为题主解答,财务自由,没有一定之规,也没有固定数字,例如夫妻二人的消费习怪、以及生活方式,都将决定需要多少钱,才能实现财务自由,也可以讲,财务自由的数字和人生梦想有关,也和预期总开支有关,财务自由的门槛因人而异,因此题主量力而行为好!此解答,如不当之处、请见谅!

  • 6、 在大城市奋斗的你,距离财务自由还有多远?

    本人打工超过十年,结婚前是跑业务的,钱是赚了不少都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花光了!结婚后手头一下子变得非常紧张,很是窘迫,加上业务一下子倒退了许多。为了养家糊口,我不得不退出市场进了工厂上班。现在工资三四千,每个月除去家里开支和房租,基本上都是月光族了!至于财务自由,这个概念好像好模糊,总之就是存不下什么钱!至于以后缺钱了怎么办?我自己也是茫然不知啊!

  • 7、 财务自由的9个段位,你到了第几段?我感觉我还在第一段?

    说说我的财务自由的九个段位。看了看好像一个段都没达到,真的好悲哀呀。

    1菜场自由:有的菜太贵了,真是下不了手去买怎么办呢?我家有一块菜地,还是自己去种吧,想种什么菜就种什么菜,就有什么菜吃。

    2饭店自由:这家饭店太贵了,还是去我朋友开的饭店吃吧,那里比较实惠。

    3旅游自由:放假期间带着孩子去周边旅游景点玩玩就好了。那些几天游或者出国游就算了,麻烦又浪费钱。

    4汽车自由:骑着踏板车上班去喽。

    5学校自由:妈妈,我要去贵族学校念书。孩子,你想多了你还得在政府办的学校念书吧。

    6工作自由:这份工作可不能丢啊,我要好好的表现。如果丢了就很难找到更好的工作了。

    7看病自由:生病了就到附近的小诊所去看病。小诊所看不了,就到县医院,县医院看不了就只能到省医院。我是随着病的轻重而选择医院的。

    8房子自由:我是住在一个小镇上,有祖传下来的地,房子还是自己盖吧,省事。

    9国籍自由:普通话都那么难学,外语就更难了,我还是住在自己这个小地方吧!

    你们那财务自由都到了第几段?我对自己的财务自由,真是无语啊。

Related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