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发生在宿舍的恐怖故事?_如何看待复旦林森浩投毒案中林森浩的行为?
-
-
1、 有什么发生在宿舍的恐怖故事?
最恐怖的就是某天早晨你一睁开眼翻身下了床然后伸个懒腰然后做了个深蹲,忽然发觉菊花有些疼痛,伸手一模再放到脸前一看惊讶的发现手上沾满了油,并且下身越来越痛,过了一段时间你突然惊醒,发现之前只是做了一个奇怪的梦,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平复了下心情,突然反应过来并伸手探往身后又是一模,同时瞳孔缩到了针尖大小,因为自己真真切切的感到了菊花的疼痛也感觉到了菊花的黏腻。
过了三五分钟你抬头在宿舍中扫视一圈发现所有舍友都在熟睡中,没有一丝一毫的异常,你悄悄的下了地在宿舍中的各个角落寻找着什么,这时一个放在阳台角落装了小半瓶某种液体的小塑料瓶吸引了你的注意,这塑料瓶像极了自己买来用在自己的充气女友身上的润滑油,随即轻轻的走过去拿起了这个塑料瓶仔细的看了看,这正是自己买的润滑油,看着这瓶润滑油你想起来这段时间自己的润滑油消耗太快,而且每天早晨起来菊花都隐隐作痛头脑发懵,想起了某个不可描述的场面,你慢慢的流下了屈辱的泪水,朝夕相处情同手足的室友竟然对你做出了这等事!
你如同僵尸一般走向了楼道中的公共厕所,听到厕所内有其他人的声音你装作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一样进了厕所和旁边宿舍的人并排上着厕所,因为之前的事情你心有所感斜眼一看惊惧的发现这人下身竟然亮盈盈的有些许油迹,你不动声色的收回了目光同时一提裤子马上向宿舍冲去,回到宿舍看到舍友们还在睡梦中,你慢慢走向其中一个舍友你揭开了他的被子看向了他的下体,这室友的下体并没有奇怪的油迹,给他盖上被子以后你又走到了另一个趴着睡在床上的室友床边揭开了他的被子,这时你惊讶的发现这位室友菊花上面满是油渍同时还有着一些白色斑点,干呕了几下之后你给他盖上了被子,整个心如同坠入了深渊,怀着沉痛的心情你慢慢的走向了自己的床,上了床之后你细细的想着这几天可能发生的事情,想到了自己所遭受的屈辱,为什么自己要来到这个地方,泪水模糊了你的双眼,渐渐的你闭上了眼睛睡了过去,你又做了那个奇怪的梦,梦中有几个人爬上了你的床给你翻了个身,淫笑着在自己下体涂抹着什么,接着其中一个人满脸幸福的对着你压了下去,熟悉的疼痛传来,一阵一阵的!这个梦太真实了你这样想到。
-
2、 如何看待复旦林森浩投毒案中林森浩的行为?
我站在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
黄洋不舒服,怕你林森浩陪他去医院,林森浩提示医生黄洋可能中毒了。这是林森浩良心未泯吗?这能作为林森浩非主观故意杀人的证据吗?
不,在他将恶念付之行动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是罪人了。这世上没有后悔药,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无论如何,结局都是年轻的黄洋无妄地丢了性命。作为罪魁祸首的林森浩,哪里还有什么无辜?
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
二、一个人可以无知,但不能没有底线。
黄洋喝下去的毒药叫做二甲亚硝胺,据说致死量为3g,而林森浩的投入量仅为0.125g,有律师认为这也可以作为林森浩非主观故意杀人的另一个证据。
这就是个天大的笑话!作为医学专业的研究生,他难道不清楚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吗?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同样的青霉素,有的人用它能治病,有的人用它会致死。
一个人可以无知,但不能没有底线。这样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自以为是的害人者更不能原料。只有对这样的行为零容忍,才可能避免以后更多的悲剧。
三、孩子可以不用出人头地,但不能不会与人相处。
事件的起因,源于寝室矛盾。无论在哪个学校,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寝室矛盾。与舍友发生矛盾时,如果当事人没有向外求助的意识,就会出现林森浩这样自以为是地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矛盾的极端行为。所以作为学校、家长,不但要从小培养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孩子学会倾诉懂得求助的意识。
这件事,需要从孩子小时候就要做起。怎么做呢?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1.为孩子营造宽松的表达环境。
当孩子说起与同学的矛盾冲突,作为老师、家长,先不要急着判断谁对谁错,先听孩子说,当孩子有情绪时要顺着孩子说,等孩子情绪疏解了,再提供自己的建议。
2.父母要身体力行,让孩子学会沟通。
如果父母之间发生矛盾,最忌讳的就是两个人不好好沟通,却在孩子面前一味地指责抱怨对方。长此以往,孩子就学不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遇到问题也只会抱怨,当怨念积攒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为行为。
3.家校沟通很重要。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老师和家长都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不良情绪,并及时互相沟通,给予疏解。都说老师是最光辉的职业,父母之爱是最伟大的爱,要无愧于光辉、伟大这两个词语,需要老师和父母不断地学习进步。
少年强则祖国强,教育一个懂得情绪管理、能够正确解决问题的孩子,就是对这个社会最大的贡献。
-
3、 为何湘云会认为袭人的戒指是黛玉送的?
史湘云的一枚戒指,确实扯出了人情世故。因为这个戒指引起的故事,可以很好的理解林黛玉、薛宝钗以及史湘云三个人之间关系和各自性格。除了三大女主之外,还牵扯到了《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两个丫环之一,袭人。
这个情节,在《红楼梦》的三十一和三十二回中。《红楼梦》的作者特别善于利用一些小小的道具,加强小说的故事情节。贾宝玉有玉,薛宝钗有金锁,史湘云有金麒麟。除了这些之外,绛纹石戒指,是另一个小道具。
这里提到了人情世故。这里先说一说世故。它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圆滑的处世态度,而带有贬损的意味。但世故确实是一种洞察世态的精明。世故的态度是在处世中尽力达到一种人人满意的状态。世故的人虽然功利,但并不唯利是图,相反,他们能准确的看到别人的内心需要,并在不损害自己的前提之下,给予满足。世故的人,是在意道德约束的。他们会尽力把自己的行为纳入道德规范。因此,世故的人,在世俗的眼中,会表现出有“德”。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就是这样一位有德之人。
“人情世故”四个字中,除了“世故”之外,还有一个“情”字,林黛玉与薛宝钗相比,薛重在德,在林重在情。林黛玉是一个真正的性情中人,至情至性。在那个时代。女孩子的性感是不能随意表露的。婚姻之事,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是林黛玉不管这些,既然爱了,就毫不遮掩。这是林与薛的性格底色。春兰秋菊,各擅胜场。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林黛玉对贾宝玉已经产生了真挚的爱情。可是,由于贾宝玉博爱的个性特征。林黛玉还没有与贾宝玉搭成心里的默契,患得患失,正是爱情中最主要的特征。而女人陷入爱情中时,大概会有很强的攻击性。
在史湘云送戒指之前,贾宝玉偶然得到了一只金麒麟。由于史湘云也有一只同样的麒麟,林黛玉因此对史湘云产生了敌意。并因此,引起了史湘云的不满。以上这些,都是这个问题的背景。
史湘云送戒指分了两次。第一次是派史府的小厮送来给黛玉宝钗以及贾府小姐们的。第二次史湘云自己来,亲自带给与自己关系好的四个丫环,袭人、金钏、鸳鸯、平儿的。见到袭人的时候,发现袭人已经有一只了。因为湘云只送了宝钗、黛玉及三位小姐。当袭人说她已经得了的时候,史湘云第一反应是林黛玉送的。而袭人告诉她的结果是宝钗送的。为什么湘云会有这样的误解?其原因皆来自钗、黛、湘三人性格的不同。不同的性格,体现出对人情世故理解的不同。因此,题主说,一枚戒指引出人情世故,是很有眼光的。
宝钗是世故的,黛玉是性情的,而史湘云是介于二人之间,世故不及宝钗,却远超黛玉;性情不及黛玉,而又远超宝钗。于是史才能与薛林鼎足而三,成为《红楼梦》中最光彩照人的女主之一。
我们一起看看这两回中的世故。三十一回,史湘云来到贾府,当她说到给袭人他们带礼物的时候。贾宝玉说:“你到不如把前日的那绛纹石的戒指带两只给她。”史湘云打开绢子说:“这是什么?”里边包的果然是宝玉说的绛纹石戒指。这个情节说明什么?史湘云前两天给小姐们送戒指的事贾宝玉知道。贾宝玉为什么这样说,很明显他知道袭人喜欢这东西。贾宝玉为什么知道袭人喜欢,说明袭人也知道了史湘云送戒指的事。或是神情和语言上有所表露贾宝玉才知道的,因此,才向史湘云讨要。可见,宝钗送戒指给袭人,宝玉是不知道的。但是,宝钗已经做了的事情,正是宝玉想做的。薛宝钗的处世水平可见一斑。真正是“人情练达”。
看到这里,或许会有人说这是薛宝钗的心机和做作,故意做给贾宝玉看的。或许真是这样,但这有错吗?况且。大观园里的人们,恐怕谁也不会想到史湘云送个戒指还分了两次。这是宝钗的世故。
史湘云给大观园的丫环小姐们送戒指,也是她的“人情练达”之处。她既是重情的。但也还是懂得情感在某些情况下,要有点利益加固一下会更好。
这一次,史湘云和林黛玉之间,闹了点别扭。肇事者应该是黛玉。说起史湘云与林黛玉以及薛宝钗的关系。史与林,类似于发小;而史湘云与宝钗之间,更象闺密。发小之间特点是打不散,今天吵了,明天好了,类似于亲情。而闺密之间更多的是友情,友情的维系,更需要人情练达的处世技巧。
我们把这个故事颠倒一下,假如史湘云分别把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东西送人了。二人分别会是什么态度呢?表现肯定不一样。林黛玉是重情派,她送朋友的东西,代表着双方的情谊,你把它送人,那还得了?而薛宝钗是现实派,在她看来,东西都是拿来用的。不代表什么。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才是重要的。
史湘云是中间派,有时候重情,有时重实际。所以,她是无可无不可的。因此,当湘云听袭人说戒指是宝钗送的时,才会说:“我只当林姐姐送你的,原来是宝姐姐给了你。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没妨碍的!”
史湘云与薛宝钗和林黛玉谁的感情更好一些,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但这里史湘云与袭人一起说林黛玉的不好,而夸宝钗。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林黛玉刚刚攻击侵犯了史湘云。林黛玉的行为,是因为“吃醋”,史湘云的表现,也有吃醋的意味。可是,二人吃的醋不是一个牌子的。林黛玉吃的是爱情醋,史湘云吃的是友情醋。林黛玉因为在爱情上没有安全感,把史湘云当成了“情敌”。而史湘云这时,已经定婚了。自己应该也是满意的。所以,她对贾宝玉的感情就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妹之情,与林黛玉,也差不多。可是,现在长大了,这种从小一起感情总会改变,总会失去。曹雪芹以他细腻的笔触写出了少男少女们从儿童走向青春时这种情感的变化。
在史湘云来说,她第一时间想起林黛玉,说明在她的心里,和林黛玉是十分亲密的。既然亲密,就会理解,她与袭人之间从小一起长大的情感。如果林黛玉做为小姐,不太在乎这种一般的戒指,把她送给袭人也挺好的。史湘云的这种下意识的想法,恰恰表明了一个重要问题。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是孤独的。在思想情感上和她保持一致的,只有贾宝玉一个人。薛宝钗、史湘云以及袭人等等,他们的思想和情感要更近一些。他们都是懂得人情世故的。而只有林黛玉与贾宝玉二人,他们或者是不懂或是不屑于去懂得所谓的人情世故。他们只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时时向社会展示他们的真情真爱。而社会却容不下这一切。于是他们悲剧了。
-
4、 韦皇后与丈夫本是患难真情,为何联合女儿毒杀唐中宗?
蒙曼在《百家讲坛》认为唐中宗不是被害。韦后母女并没有做好准备就干掉自己的靠山并且很快覆亡,不智。韦后母女被废为庶人后已不被承认为皇家成员,却葬以一品三品礼,不似弑夫弑父弑君凶手。中宗或因心脑血管类家族病猝死。
所谓韦后母女弑君当然是政治需要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