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之一,长孙无忌是怎样的人?_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有几个孩子?


- #问答
  • 1、 唐朝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之一,长孙无忌是怎样的人?

    长孙无忌,字辅机。他是唐朝的功臣,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出谋划策,他亦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的重要人员。长孙无忌不仅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同时他又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李世民临终前,命长孙无忌为顾命大臣,辅佐唐高宗李治。

    李治曾经对长孙无忌也颇为倚重,这不仅是因为长孙无忌是顾命大臣,同时又因为长孙无忌是李治母亲长孙皇后的兄长。但是后来长孙无忌却被诬陷,遭到削官罢爵流放,而后长孙无忌又被逼自缢而死。

    那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长孙无忌是怎样的人呢?

    长孙无忌在父亲去世后,他就和他的妹妹,也就是后来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由他的舅舅抚养。长孙无忌颇为聪敏,而他又学习刻苦,长大后,长孙无忌也就很有谋略。

    而长孙无忌和李世民开始的时候可谓是布衣之交。长孙无忌的舅舅觉得李世民颇有才华前途无量,所以就把长孙无忌的妹妹嫁给了李世民。

    后来李渊起兵,长孙无忌就在李世民身边辅佐李世民,他随李世民征战天下,立下不少功劳。在当时他是李世民账下的重要一员,在玄武门之变时,长孙无忌亦是重要的人物。

    后来李世民登基为帝,是为唐太宗,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氏被封为皇后,长孙无忌被封为左武侯大将军。而在评定功臣的时候,长孙无忌被列为功臣第一,爵位为齐国公。

    长孙无忌不仅很有才能,而且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同时他又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故而李世民对长孙无忌颇为信任和倚重。

    唐太宗因为长孙无忌等人的功劳,就封他们为世袭刺史,此时长孙无忌被封为赵州刺史、爵位改为赵国公。但是长孙无忌觉得分封有害无益,故而他反对,所以分封之事就作罢。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把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入凌烟阁,长孙无忌因功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

    唐太宗驾崩后,长孙无忌以顾命大臣的身份辅佐唐高宗李治。长孙无忌被封为太尉,处理朝政。当时唐高宗李治对长孙无忌颇为敬重和信任,只要是长孙无忌的建议,李治多会优先考虑采用。

    但是后来因为唐高宗李治不仅宠爱武则天,而且还要废王皇后而立要立武则天为皇后。此事却遭到长孙无忌的坚决反对。当时反对此时的还有一位重臣褚遂良。

    然而虽然他们都坚决反对,但是最后唐高宗李治还是废了王皇后,而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后来能成为一代女皇,说明他本身的能力、魄力和手段。

    当时长孙无忌不仅是顾命大臣,同时还是皇帝之舅。所以当时长孙无忌在朝廷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武则天当时虽然被立为皇后。但她想要更好的发展、稳固自己的地位。不除去长孙无忌这个最大对手敌人是不行的。

    最终长孙无忌被诬陷谋反,开始的时候唐高宗并不想对他的舅舅长孙无忌判罪。但是许敬宗却建议李治早下决心。李治因此也就不和长孙无忌对质,就把长孙无忌削官罢爵了,同时还把长孙无忌流放。而没过多久,长孙无忌就被逼自缢而死。当然后来长孙无忌又被追复官爵。

    长孙无忌不仅在辅佐李世民时期,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出谋划策,而且他为重臣三十余年,对大唐忠心耿耿。他亦曾主持修订《唐律疏义》,对唐朝的制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这《唐律疏义》的修订,也奠定了后来唐朝的律治基础,同时对后世也颇有影响。

  • 2、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有几个孩子?

    “贞观之治”成就了李世民千古一帝的名声。而我们还看到,在他的背后有一个了不起的女性——长孙皇后,正是“功劳簿上也有她的一半”。

    作为北魏宗室的大家,长孙一族可以说是“门传钟鼎,家世山河”。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是右骁卫将军,母亲高氏是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是绝对的名门之秀。

    在大业九年(613年),13岁的长孙皇后,在豆蔻之年与时年十六岁的李世民完婚,从此开始了与李世民互爱互信,相知相伴的一生。

    在李世民35个孩子中,有七个孩子是长孙皇后所生,其中3个儿子,分别是李承乾,李泰和高宗李治。4个女儿,分别是三女长乐公主、晋阳公主、新城公主、城阳公主。

    李承乾,武德二年(619年)因生于承乾殿,所以取名“李承乾”。作为长子,他八岁就被立为太子,半辈子娇宠。但在贞观十七年(643年)因为忌惮同样深得父亲宠爱且怀有谋嫡之心的胞弟李泰,在试图暗杀失败后,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时,结果却事情败露,但李世民处死了其他人,却保全了儿子,仅仅把他贬为庶人,也许心中有愧,李承乾因郁郁寡欢,两年后在贬州病死,那年刚刚虚岁二十七。

    李泰,是太宗第四子,他才华横溢,聪敏绝伦,擅长书法,武德三年(620)封家都王,贞观二年(628)改封越王,徙封魏王。因李泰好士又爱文学,太宗特意下令在就府邸附近另置了文学馆,并允许他自行召引学士,后因太子李承乾谋反,李泰涉嫌谋嫡,唐太宗为了达到目的,采取隔离政策,改封他为顺阳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贞观二十一年(647)进封濮王。后死于郧乡,死时三十五。

    李治,唐朝第三位皇帝,是太宗第九子,贞观五年(631年)被封为晋王,贞观十七年,李承乾遭贬后,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公元650即位,在位34年,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

    长乐公主,是李世民的长女,李世民非常宠爱她,下嫁长孙冲。当年因为她是长孙皇后所生,李世民想把给她的嫁妆增加一倍,遭到魏征的劝谏,正是长孙皇后从中斡旋,不仅让他们君臣没了嫌隙,还重赏了魏征“赍帛四十匹、钱四十万即徵家赐之”。

    城阳公主,下嫁给杜荷,杜荷因参与太子承乾谋反被杀后,又嫁薛瓘,婚后夫妻二人感情和睦。麟德初年,因城阳公主巫蛊事件,高宗将薛瓘被贬为房州刺使,城阳公主随往,后来死于房州。

    晋阳公主是唐太宗最为疼爱的女儿,长孙皇后去世后,被唐太宗带在身边亲自抚养。她为人聪慧善良,性情温和,每次李世民因故发怒,她都能明晓父亲心理,慢慢劝解,对大臣等起到了很好的庇护作用。晋阳公主学了一手好书法,尤其是飞白,和父亲的相比,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但十二岁时因病去世,唐太宗下令在公主墓旁营建佛寺为女儿追福。

    新城公主,是唐太宗最小的女儿,8岁时封衡山郡公主,得实封又増赋。9岁时许配魏征长子魏叔玉,随后取消了婚事。15岁时下嫁长孙诠(也作铨),改封新城郡长公主,增邑五千户。25岁时,长孙诠被流放巂州,不久被杀,新城公主改嫁韦正矩(也作政举)。30岁时病逝于长安县通轨坊南园。

  • 3、 古代长孙应该.是谁的孩子?

    一般的人家,一夫一妻,第一个男孩就是长子,也不分什么嫡出庶出。如果有几个儿子,无论排序,生出来的第一个孙子就是长孙。

    如果是大户人家或者官宦,除了正妻还有妾,无论妻妾,生出的第一个儿子也是长子,妻妾的儿子生出的第一个孙子也是长孙,但是如果不是嫡出,这个地位一不一样了,所以会有修饰语:嫡出长孙长子。

    如果是皇帝的儿子,大多数朝代都会把皇后生的第一个儿子立为太子,这是嫡出太子,但不见得是长子,同理嫡出长孙也是做太子的当然人选。不过很多时候也有太子被废黜的现象,这时候宫斗就麻烦了。清朝则选择立贤不立长方式。

    长孙一直是家族的骄傲,特别是普通百姓人家,长孙常常受到祖辈的格外关爱,盖因为是延续香火的第一人。

Related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