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宋”的孱弱真只是骑兵不行的缘故吗?_为什么宋朝会有“铁血强宋”的称呼?


- #问答
  • 1、 “铁血大宋”的孱弱真只是骑兵不行的缘故吗?

    首先,宋朝来的明不正,言不顺。宋是通过陈桥兵变获得天下的,而且唐代后期至五代十国,都是由潘镇割据拥兵自重而出现的局面,所以从开国皇帝是不敢手下拥兵太多,不然自己的结果可能是被人兵变敢下台了。所以,建国不久,皇帝来了次杯酒释兵权,以钱来平兵,所以游戏的开局就决定了宋朝的腐败严重,兵不尚战。

    图为陈桥兵变

    而且,自安史之乱后,地方割据势力壮大,北宋立国来,为防止前代教训,确立了一系列防止军队和地方做大的制度,严重削弱了军队战力,再加上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作为政治资本,以至于北宋在军事地理对抗处于劣势和没了唐代以来的养马地,所以不止丢失养马地的原因。

    图为安史之乱

    宋朝其实有意忽略一个事实:中原和江南地区其实一样可以养马,后来的明朝就是凭借江南地区养出来的马(著名的淮西养马场),硬是从南京打到北京,后来又强势夺取了河套地区,河西走廊,注意,这段时间用的都是江南养出来的马。

    图为明朝骑兵

    而且朱元璋面临的局面远远比宋朝要艰难的多,但人家还是做到了。而这段历史同样被后来的文人有意隐去了,究其原因,无非是为了掩盖宋朝不思进取,苟且偷生偷生,只图享乐不顾百姓死活的本来面目。曾经孕育出打败匈奴和突厥的汉唐铁骑的关中地区直到靖康之耻前一直控制在北宋手中,从这一点看,宋朝不是缺少战马,而是根本就不想要战马。

  • 2、 为什么宋朝会有“铁血强宋”的称呼?

    我没听说过这种说法,感觉就像是一种讽刺。赵匡胤吸取前朝的教训,实行的是文人治国的策略。领兵打仗的主将一般是科举出身的文人,文人不懂得打仗,也就不会有拥兵自重这样的事发生,战斗力也可想而知,没有铁血可言。

    除此以外,北宋实行“强干弱枝”的战略,基本上只有中央直属的禁军有战斗力,地方武装装备落后,后备不济。曾经,宋太宗赵光义试图带着禁军北伐,夺回燕云十六州,但未能成功。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动作了。

    宋朝终其一世,都采用妥协政策,签

    订求和条约,每年送岁币、绫罗绸缎给辽国、金国、西夏,谈何“铁血强宋”。何况,北宋都不算个统一王朝,更不要说,南宋苟且偷安。

    所以说,“铁血强宋”就是个笑话。

  • 3、 如何看待复旦大学教授姜鹏解读“檀渊之盟”时的观点?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话不是这么说。

    诚然,当时北宋确实没有实力反攻燕云十六州,甚至固守边境也有很大难度。

    当然,辽国也没有胜利的把握,对北宋的进攻久攻不克,名将萧挞凛也被宋军射死,这才有了檀渊之盟。

    诚然,檀渊之盟中,北宋严格以上没有吃什么亏。

    因为燕云十六州早在石敬瑭手中就丢了,当时北宋还不存在,并不是宋朝的领土。

    现在以北宋的实力,主动出击打败辽国夺回燕云十六州自然不可能。

    那么,比较理智的是双方都大臣和平协议,北宋整顿军马、积蓄力量,等辽国衰弱或者内乱以后再主动进攻。

    至于,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对北宋来说也就是九牛一毛。

    根据考证,宋哲宗时期北宋的财政总收入突破1亿贯,也就是1亿两白银。

    其中传统的田赋折钱顶多是3000万贯,也就是3000多万两。

    自然,财政总收入不等于财政盈余,政府还要有巨大而财政支出。

    但终究有1亿白银的底子在此,区区10万两白银算得了什么,只能算象征性。

    如果双方不停战,都陷入战争状态,其实北宋的损失要大的太多。

    在宋真宗时,一场10万人中等规模的短期战争,就要花费300万两白银。

    如果是大规模的持久战,北宋一年花费数千万两白银是很正常的。

    另外,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圣宗为弟,称萧太后为叔母,也并非就是侮辱。

    因为宋真宗确实比辽圣宗大5岁,比萧太后小15岁,这么称呼也不算谁占谁便宜。

    相比石敬瑭喊比他小10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父皇,这算是很给面子了。

    其实,檀渊之盟自己主要的问题不是具体的这些,而是一个文化上的问题。

    以往北宋将辽国视为蛮夷鞑子,对契丹人有深深的民族歧视,认为他们凶恶粗俗,比野兽好不到哪里去。

    现在,通过檀渊之盟这种正式条约,北宋不但认可了一直属于中国的燕云十六州是辽国领土,还进贡岁币(即便是形式上的),也就彻底动摇了以往的天朝观念。

  • 4、 现在印度军队的战斗力如何,比以色列军队和日本自卫队强不?

    印度的军事体系很有大宋风格,一对一是干不过日本自卫队,但总规模大

    曾经有段时间找资料了解印度军队,了解过后,印度军事架构体系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妥妥是现代版的“铁血大宋”,两大特点,文人治军和派系林立非常鲜明。英国在殖民印度时期,为了巩固统治,组建由英国人担任军官,招募印度人充当士兵的英印军。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之后,为防止印度士兵造反,英国人又特意将英印军组织体系复杂化。

    这大体上分三个层级,顶层的是雇佣廓尔喀人的廓尔喀雇佣兵,与英军一样的训练和装备水平,待遇优厚,战斗力最强,经常被英国人拉去其他国家充当打手。其次是印度莫卧尔帝国遗留下来的曼萨布达尔武士群体,这些人类似日本武士一样世代从军,并领取俸禄。英国人将他们招安接收后,给予待遇和一定特权,这些部队的战斗力也较强,其中又以锡克人为最强。最后则是招安印度原先封建领主和军事贵族,他们带兵入伍,给予编制和底层军官待遇,这些部队战斗力最差,主要承担在印度殖民地维护治安和镇压叛乱任务。

    包头巾大胡子的锡克士兵一度被误认为印度军队的特征,到现在印度军官与士官群体超过20%为锡克人

    印度独立是不流血的和平方式独立,所以英印军这种架构体系也被印度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继承下来,只不过以印度上层人士替代英国人。廓尔喀雇佣兵战斗力强,而且拿钱办事,只听印度中央政府不会造反,最终成为类似大宋“殿前司”这样的中央禁军。他们待遇也进一步提升,如果服役完雇佣年限,可以全家移民印度,成为印度“世袭”军官群体的一员,到现在印度军官中有10%都是廓尔喀人。

    印度的廓尔喀雇佣军,拜占庭皇帝点赞,瓦拉吉卫队忠诚可靠

    前曼萨布达尔武士们成为印度军队的主力,并且由于没有英国人,他们地位更上一层楼,迈入领导层。但他们与地方关系十分紧密,成为类似大宋西军、河北军、江南军这样的驻屯禁军。而最后的招安部队大多成为独立边防营、边防警察、保安警察等准军事部队,这些部队大多由地方各邦管理,指挥官家族多为各邦的显贵家族。

    另一层面印度“国父”尼赫鲁设计国家行政机构时,刻意压制军人势力,也采用类似大宋文官治军形式,而且刻意分化军官团体,防止出现国家级的强势军人家族。印度国防指挥体系非常复杂,他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印度总理领导的内阁安全委员会,主要由内阁成员负责。接下来是由文官领导印度国防部,并且头部权力一分为三,国防部长、国务部长和国防秘书,全部都是文职人员。而军人最高职位是国防部下属的陆、海、空军司令部,他们各自负责规划管理印度三军。

    然而这样的三军司令也没有太大实权,因为下面还有各自的军区司令部。中美俄等国地方上军区/战区都是采取“综合司令部”概念,军区可以指挥辖区内所有武装力量。而印度的军区司令部是各自独立的,陆海空三个军种各自有自己的军区司令部,陆军7个、空军7个、海军3个,各自只听从自己的军种司令部。所以尼赫鲁这种设计真的很有大宋遗风,从根本上杜绝了军人势大的发生,自印巴分治以来,巴基斯坦发生过4次军事政变,而印度一次也没有,效果可谓非常显著。

    但后果和代价也突出,最根本的问题是出现与大宋的将门世家、大明的世袭武官类似的世袭军官团体。军官阶层也高度阶级固化,并且与家族利益捆绑。而印度联邦制体系下,这些军官家族又多为地方上豪门世家,这就导致印度中央政府对这些军官团体根本做不到有效监管,他们贪腐严重、用人唯亲。同时在印度政府有意分化之下,导致派系林立、山头众多。

    印度陆军现在一大难题就是,他们1/3的军官体重超标,你说他们是怎么成为军官的呢?

    所以印度军购方面时有贪腐事件发生,印度军购装备来源五花八门,一些军购合同价格令人疑惑不解,更难得的是即使有军购腐败案被曝光,最后又不了了之。2019年印巴边境空战,印度米格-21被巴基斯坦枭龙战斗机击落,飞行员阿比南丹被俘。而他被巴放回去后,反而被印度媒体描绘成民族英雄,在另一宇宙击落巴空军F-16,军衔也晋升为上校。而这背后其实也很好理解,阿比南丹的父亲瓦萨曼是空军上将,曾任印度空军参谋长。

    世袭军官的强大,再加上印度指挥体系的凌乱,导致印度基层部队时常听调不听宣,为了自己利益违抗上级命令。最典型的是2020年迦叻万河谷冲突,在冲突前三天中印刚进行边境军长级会议讨论相关事宜,印度陆军北方军区也下达相关命令。但跳出来搞事的是印藏边境特种警察部队,从法律层面他也可以听从印度地方邦的命令,而这个特种警察营指挥官家族是北阿坎德邦豪门,差不多世袭指挥这个营,更类似私兵。所以他们堂而皇之的抗命越境挑事,而在事后他们被印度媒体塑造成保卫国家的英雄,不仅什么追责都没有,还要给他们加官晋爵,抚恤优待。

    所以个人是相当不看好印度军队战斗力,从各种战史来看,他们非常依赖职业世袭军官的指挥。基层士兵上升空间只有丝门缝,目的就是拿钱养家糊口,来源多为贫困地区,士兵素质和教育水平也相当低。像迦叻万河谷冲突,尽管印军人数上有5:1的绝对优势,双方还都是冷兵器冲突。但我方两名战士绕后突袭,跳过去用石头敲死印军指挥官,剩下的印度士兵就失去主心骨,做鸟兽散逃跑。

    而印度复杂凌乱的指挥体系,又使得印军指挥效率非常低。1962年自卫反击,我方迂回突击运动战术,彻底打乱印军指挥体系。双方基层士兵素质差异如此之大,我军走散战士会临时组成战斗小组,继续攻击前进。班级战斗组就有能力分成多个战斗小组,从多个方向发起攻击,让印军疯狂地向上汇报遭到连级甚至营级部队的攻击,这些让印军可怜的指挥体系彻底宕机,底下部队各自为战。神话一样的庞国兴三人战斗小组歼灭印军一个营事迹,很大程度得益于庞国兴三人找准时机,一上来就打死印军所剩的两名指挥官,剩下的印军士兵就不知道干嘛了。

    所以印度军队战斗力,如果是跟现在俄乌冲突一样扎硬寨、打呆仗的阵地战,那么还是可以打打的。地球online优秀匹配下,跟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南亚国家菜鸡互啄也还相当不错。但如果跟现代化信息化部队交战,对方玩机械化部队快速穿插;空降兵、直升机空突部队对节点空降突袭;战区电磁压制通信干扰;再通过精确制导武器和前线狙击手、精确射手盯着印军指挥部、指挥官打。那就是拳拳打在七寸,难度不比抓五万头猪高那里去。

    结论就是一对一情况下,印军是无法与现代化军队对抗,软肋太明显。但印度有110万军队和60万准军事化武装,同时预备役和民兵有240万,规模相当庞大。而日本自卫队属于民兵性质,公务员兵,训练水平和战斗意志较正规军队低,日本为了防范二战前的军队下克上,也对军人群体刻意压制,加上自卫队总兵力只有25万,预备役4.8万,数量劣势太大。

    而以色列军队虽然总兵力只有17万,但他是大预备队体系。预备役人员达到47万,而且装备已库存好,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征召扩编。所以印度想要跟以色列比,恐怕很难。

  • 5、 宋朝历史中都有哪些名人?

    宋朝三百年的历史中,风起云涌,各个领域的名人层出不穷,群星璀璨。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出现了非常多的历史文化名人。

    皇帝方面:

    1.“杯酒释兵权”的宋太祖——赵匡胤,其实我更喜欢他的另外一个故事就是“千里送京娘。”

    2.“仁者之君”宋仁宗——赵祯,那可是脾气好得不得了的一位皇帝。

    3.宋徽宗——赵佶,作为中国历史上艺术成就最高的皇帝,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蹴鞠骑马样样精通,唯独不会做皇帝,落得个北宋灭亡的下场。

    4.宋高宗——赵构,这位就是“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的那位皇帝。他最著名的事件就是金兵南下的时候被当时的场面给吓到了,然后跌下马来,落了一个不能人道的病根。

    5.“南渡诸帝之称首”的宋孝宗——赵昚,内政方面比较优秀,是南宋历史上唯一一个拿得出手的皇帝。

    文臣方面:

    1.“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宰相——赵普,为了北宋的开国立下汗马功劳。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士大夫气节的代表人物——范仲淹,甚至可以说是北宋士大夫的精神领袖,死后谥号为“文正”,乃是当时文臣最高荣誉。其填《渔家傲·秋思》为该词牌之首。

    3.“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北宋第一猪队友,第二代“网红”——欧阳修,第一个就是《朋党论》,竟然主动对皇帝说要有所谓的“君子党”,这种结党之事还要去向皇帝当面述说的也就只有他了。第二个就是上书反对自己的朋友狄青担任枢密使,活活把狄青给气死。

    4.“先儒司马子”的尚书左仆射——司马光,《资治通鉴》的作者,这部书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水平最高的一部史书了,毛主席也是十分喜爱读这部书。

    5.“天变不足俱,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北宋改革家,参知政事——王安石,第一个敢于打破封建礼教的士大夫。

    6.历经四朝的宰相——文彦博。

    7.“王佐才也。”宰相——富弼。

    8.汴京保卫战的指挥官——李纲,进士出身。

    9.“六贼之首”的大奸臣——蔡京。

    1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太平宰相——晏殊。

    11.反对南迁,力主真宗亲征的参知政事——寇准。

    12.抗元名臣,背着小皇帝跳海而死的左丞相——陆秀夫。

    1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爱国政治家——文天祥。

    14.“宋末三杰”之一——张世杰。

    15.电视剧著名人物,龙图阁直学士——包拯。

    还有其他就真的太多太多了。北宋时期的文臣实在数不胜数,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文学艺术方面:

    因为上面的政治家大部分都是大文豪,因此在文学方面就不在叙述了,单纯列举北宋文学方面的名人。

    1.“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北宋第一代“网红”,其词风格大多表现男女离愁别虚之情。

    2.“出淤泥而不染”濂溪先生——周敦颐,北宋理学大家。

    3.“二程”即程颢和程颐。周敦颐的徒弟,北宋理学大家。

    4.“又岂在朝朝暮暮”婉约派词宗——秦观。

    5.”东风恶,欢情薄。”南宋大诗人——陆少游。

    6.”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豪放派大诗人,北宋第三代”网红”——苏轼。其弟其父皆为北宋大文学家,称为三苏。

    7.”气吞万里如虎“豪放派大诗人,南宋政治军事家——辛弃疾。

    8.“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一说蔡襄)

    9.《清明上河图作者》作者——张择端。

    1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文学家、理学家——朱熹。

    女子方面:

    1.北宋第一位摄政太后,民间“狸猫换太子”的始作俑者——刘娥。

    2.“女中尧舜”北宋最伟大的女性政治家——高滔滔。

    3.“人比黄花瘦”婉约派词人,赌徒的老祖宗,古玩学家——李清照。

    4.“北宋第一名伎”——李师师。

    武将方面:

    1.灭后蜀、平南唐的大将——曹彬。

    2.征灭南汉,讨伐南唐、北汉的大将——潘美。

    3.渤海郡王——高怀德。

    4.战西夏;夜袭昆仑关,平侬智高之乱——枢密使狄青。

    5.熙河开边,抵御西夏——燕国公王韶。

    6.北宋最强军西军的领导者——种师道

    7.收复襄阳六郡,北伐中原,“中兴四将”之首——岳飞。

    8.“中兴四将”之一——韩世忠。

    9.“中兴四将”之一——张俊。

    10.中兴四将”之一——刘光世。

    11.三呼“渡河渡河渡河”北宋名将——宗泽。

    科学方面:

    《梦溪笔谈》作者,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

Related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