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里的帝王怎么被称为“官家”?感觉宫女也很放肆?_如何理解古代中国文化?有人说清朝皇帝不是中国人,怎么理解?


- #问答
  • 1、 《清平乐》里的帝王怎么被称为“官家”?感觉宫女也很放肆?

    宋太祖赵匡胤出身于武将,他利用陈桥兵变的机会,夺取了后周的权力,建立了宋朝。这段“城头变幻大王旗”的经历,与五代十国时期很多政权的建立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赵匡胤并非后周第一大将,夺权过程也非常突然和偶然。为了拉拢人心,他没有神化自己,反而让人称呼“官家”,以示亲近之意。

    与“天子”、“陛下”、“圣上”等称呼相比,“官家”一词确实透露出那么一点点人情味。然而,这个称呼绝对不是赵匡胤首创的,在他之前,早就有用“官家”称呼皇帝的先例。

    在宋朝前,就有人将皇帝称为“大家”。汉朝采用在《独断》中就提到“天子自谓曰行在所……亲近侍从官称曰‘大家’”。然而,“大家”这个称呼是在唐朝比较流行,亲近的太监称呼皇帝为“大家”。所以我们经常在许多历史剧中看到高力士喊唐玄宗作“大家”,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宫女放肆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的风气吧,宋朝对女性没有像明清那么严格,宋朝很多女的都是二婚的,像刘娥太后和曹皇后都是二婚,但是并没有影响她们登上高位和后世评价。不过后来的程朱理学的发展,对女性的束缚越来越多。

    可能是因为宋仁宗本身脾气好的原因,不仅朝堂上大臣敢和宋仁宗激烈争辩,后宫的很多妃子也是很多都是泼辣的,很多妃子都会僭越曹皇后,而且宋仁宗还被郭皇后误伤,可见宋仁宗的后宫性格本来就是偏泼辣的,刘娥太后就是一个代表。之所以这么多泼辣的,可能是又当时对女性没有要求一定要温柔婉约,也或者是宋仁宗就是喜欢泼辣的。

  • 2、 如何理解古代中国文化?有人说清朝皇帝不是中国人,怎么理解?

    先说什么是中国人,可能有的人说汉族就是中国人,黄河流域的左右都是中国人,其它少数民族都是异族,不是中国人,这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是站不住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宣布,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主成的一个大家庭,不分主次。

    再简单的说清朝,我在以前的文章中以说了清朝满族的发源,但不一定准确,这里就不重说了。

    清朝别看最后灭亡了,但这个朝代也是在中国历史上很了不起的一个朝代,没有这个朝代,今天的中国可能没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个朝代共十二帝,在东北沈阳坐了两帝,有努尔赤哈赤和皇太极,现在的沈阳故宫尚存。在北京坐了十帝共267年,1912年下台,成立中华民国。

    在北京坐第一代皇帝顺治的祖先,是在长白山流域,最后定居至(建洲)辽宁的新宾县,当时的抚顺新宾县受明朝管辖,努尔哈赤的爷爷觉长安受了明成祖朱棣的封赏,当了建洲都督史,受明朝管辖,直接管辖的是辽东的总兵李成梁,后由种种原因杀害了努尔哈赤的爷爷,父亲,姥爷等,努尔哈赤由七大恨起兵造反,在抚顺萨尔浒消灭了明朝的四路进攻,就终占领了抚顺,辽阳,沈阳等地,在东北建立了首都,最后进军中原。

    明朝的灭亡是权力斗争的结果,关内有大顺李自成,关外有后金努尔哈赤,一个朝代的灭亡有它的天义,从唐代开始,各朝代就没过300年,这也是取得政权以后,腐化的结果。

    再说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也不只是汉族的文化,包括很多语言,藏语,蒙古族语,满语,还有朝语,还有各种民间风俗等等,都属于中国文化。

    我刚才简单的介绍了满清,你说它不是中国人,它是哪国人?

  • 3、 北宋什么时候建立?什么时候灭亡?

    有红雨,说历史,品人文,悟道理,我是红雨,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北宋960年建立,1127年灭亡,历史168年,传9位皇帝。一下是历史事件梳理。

    陈桥兵变:公元960年,后周朝廷接到北方边境的战报,说北方边境受到北汉和辽国的攻击,于是派遣大将赵匡胤出击。大军到达都城开封的黄河渡口陈桥时候,将士们把一件龙袍披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做皇帝。赵匡胤带军返回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了北宋王朝,定都汴梁就是今天的开封。这就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典故。

    “杯酒释兵权”:公元961年,宋太祖请石守信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喝酒,酒席间,他叹了一口气,说:“要不是你们出力,我也到不了这个地位,为此我一直感念你们的功德。但是,做皇帝太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原因,宋太祖继续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天下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宋太祖说:“不是啊,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到时候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了。”这些将领知道受到皇上猜疑,怕有杀身之祸,一时都惊恐地哭了起来,恳请宋太祖给他们指明一条明路。

    宋太祖缓缓说道:“人生在世,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多聚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你们不如放弃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长远产业;同时多买些歌姬,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同你们再结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第二天,石守信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

    加强皇权:杯酒释兵权后,宋太祖赵匡胤挑选威望不高的将领统帅军队,把主力放在都城,废除了地方节度使等兵权。他把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开,兵将分离,防止将领有私人军队。中央设立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等职位分割宰相权力。重文轻武任用文官,不用武将。这些措施虽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是造成了官僚机构过于臃肿,朝廷开支增加,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澶(音:馋)渊之盟:公元1004年,辽宋发生战争,辽国一直打到宋朝澶渊。宋朝很多大臣主张南逃。宋真宗也想跑。幸好宰相寇准劝阻,并亲自前线督战。宋军坚守射杀了辽军大将。辽国通过先前宋军投降的将领和宋朝议和。宋真宗一下就同意了,并在澶渊城内议和: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

    三大发明:北宋虽然军事不强,但是经济发展很快,商业发达,城市繁荣。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都是北宋发明和完善的。

    王安石变法:公元1070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宰相实行变法。颁布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等一系列新法。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王安石过于执拗,加上保守派反对和任用无能之人,宋神宗死后新法就被废除了。

    靖康之变:北宋末年宋徽宗是个腐朽的皇帝,并且任用蔡京做了宰相,政治更加腐败。公元1126年,女真族建立的灭掉辽国的金政权南下打败宋朝军队,攻破了都城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这一年是宋钦宗靖康二年,史称“靖康之变”。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点赞和评论,我们一起讨论更多。

    期待您的关注,再次感谢。

  • 4、 为什么说宋代是最具有现代文明气质的朝代?

    我是十二十页,我来回答您的提问

    以武力和势力范围来看,宋朝是一个衰弱的朝代,但从经济和社会繁荣的角度看,它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思想最丰富的王朝之一。如果说唐代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那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的开始。之所以说宋代是㕛现代文明气质的朝代,是因为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在宋代已经逐渐呈现。

    研究宋代历史,将有助于解决中国近代开端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1、宋代是白银最终实现全面货币化的重要时期

    宋朝以前,发放官吏薪俸到住用银的比例是史无前例的。特别是北宋末期以后,白银的货币功能和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

    持续的铜钱荒带来了钱荒,从而造成了流通货币的严重短缺,这种状况在唐代中后期已十分突出,而唐代的解决之道是用银、绢来弥补其不足。特别是绢帛,在唐代钱币中占有重要地位。

    宋朝开始尝试用铁钱供给制,后来又用纸钱供给。但铁货币重量轻,价值低,信用差容易贬值。其次,宋代货币结构复杂,银钱、铜钱、铁钱、钞票等兼行,并强制划分流通区域,各区域之间不能自由交换,影响商品流通,只有白银不在此限,其价值高而稳定。银币作为贵金属,其价值和意义日益凸显。

    2、火药的成熟及军事应用

    唐朝的炼丹家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硫、硝、碳三种物质可以组成一种极易燃烧的药片,也就是所谓的“火药”。

    最早使用的火药并不是在军事上,而是在宋代诸军马戏和木偶戏中使用的焰火杂技——药发傀儡。宋人所演的《抱锣》、《硬鬼》、“哑艺剧”等杂技节目,都是利用新兴的火药制品“爆仗”和“吐火”来制造神秘气氛。宋人还用火药来表演幻术,如喷烟火云雾来遁人,变物等,收效神奇的迷离效果。

    宋朝,战事频繁,火药武器发展加快。宋代中国对炮火和火枪的军事应用已相当成熟,使中国的科学技术遥遥领先于世界,同时,中国的火药推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3、指南针已经在航海中应用

    北宋朱彧在《萍洲可谈》一书中记载:朝廷下令,开船者,大船数百艘,小船百余艘。海洋上的船只“深阔各数十丈”,把货物运到海外进行贸易。商人们白天通过观察太阳,晚上通过观察星星来确定方向,而赶上阴天时则通过“观察罗盘”来确定航线。

    《甲令》就是北宋官府对商人们航海的第一道命令。

    北宋商船经常往来于南海、印度洋、波斯湾等海域,一些阿拉伯商人乘船到中国学习制作和使用指南针的方法,后来逐渐传到全世界

    4、水骨车的大范围推广

    北宋中叶沈辽:“黄叶渡头春水生,江中水车上下呜”、苏东坡“隐隐惊雷响踏车”、范仲淹“水声终夜救田车”说的都是龙骨车。

    这是一种人工灌溉机具。东汉时有“翻车干乌”之称,但其长期使用并不广泛。宋代,随著稻田发展的加速和水利高潮的兴起,这种机具似乎一夜之间普及开来,成为江南种植稻田不可缺少的工具。此后一直沿用至今,是近千年来使用最为普遍的农业灌溉机械。

    财经作家吴晓波则直接将宋朝定义为“一个不太强大但有幸福感的朝代”。对于宋代的繁荣及水路畅通,在《清明上河图》便能体现的淋漓尽致,此图描绘的12世纪北宋首都汴京繁荣的景象。

    其实宋代的皇室宫城却是历代王朝中格局最小的,宋太宗曾经想过扩建,但汴京大部分居民都不愿意搬走,最后只好作罢。

    根据《宋会要辑稿》记载,雍熙二年(985年)九月十七日,楚王宫失火,让宋太宗下定决心要“欲广宫城”,下诏书提出建筑规划,让殿前都指挥刘延翰等人“经度之”。很快画出的图样,太宗一看,要拆太多民居,无计可施,下令停止扩建宫城的计划,曰:“内城褊隘,诚合开展。拆动居人,朕又不忍。”另外根据《宋史·地理志》,太宗也许也曾请官员找拆迁范围内的居民征求意见,结果“居民多不愿迁”,多数居民都不愿意迁走。宋太宗不敢强拆,只得罢手。

    汴京是一个奇特的城市,汴河斜坡横跨城郭,斜街斜巷遍地,自发形成热闹的市镇,沿河而建的商摊熙熙攘攘,摆好了就该由城管肃清了。

    这种城市模式,与其说是行政权“策划”出来的,还不如说是民间社会“成长”起来的。

    宋代经济空前繁荣,农业、印刷、造纸、丝织、瓷器等行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航运、造船成绩斐然,海外贸易发达,与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50多个国家通商。

    唐律中有“工商杂类不预士伍”、“禁工商不得乘马”的规定,但是,到了宋朝,百姓可以在家门口随意摆摊,市场集市贸易完全开放,甚至商人子弟也可以考取官职,这在前代已是史无前例的。

    除了上述内容外,在文化及娱乐方面大部分内容也流传至今。

    1、宋代知识分子确是一种附庸风雅的好职业

    宋代一大奇事,超越古今,就是一百多年没诛杀大臣了,实在是看不爽就放逐几年。被放逐回来的司马光,写好了《资治通鉴》,苏东坡、欧阳修流放南蛮,则索性饮酒吟诗,依山傍水住宅邸,尽情享乐。《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赤壁赋》都成为传世名篇。

    2、宋朝的烹饪手法非常完善

    炸,烤,煮,蒸,爆,溜,炖,拌,炊饼(馒头),馄饨(水饺),滑面(烩面)这几种宋朝菜流传下来了,以后还会流传下去。

    “黄州好猪肉,价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更是为吃货们献上了一道精美的东坡肉。

    除此以外,不为闲暇烦恼的茶余饭后,斗蟋蟀,捶丸,猜谜,马球,相扑在宋朝都很流行。毫无疑问,最著名的全民健身活动是蹴鞠,宋朝人对蹴鞠的热爱,半分不亚于现代英国人对足球的热情。

    甚至有了女子球队,“舞馀燕玉锦缠头,又著红靴踢绣球”;就连皇帝宋徽宗,也是一名蹴鞠高手,“近密被宣争蹴鞠,两朋庭际再输赢”。

    宋代可以说是历代中政治最清明、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水平最高、人们生活最富裕的一个朝代,同时也是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所以说宋代是最具有现代文明气质的朝代。

  • 5、 古代皇家为何婚姻多乱伦?

    古代帝王的婚姻确实乱,在春秋时期就已经非常普遍了。齐桓公的女儿齐姜,最早嫁给了晋武公,武公死后她又嫁给了晋献公。她还被晋献公封为了夫人,生下太子申生。

    后来晋国发生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被杀,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逃出了晋国。重耳逃到了齐国后,齐桓公又把一个女儿嫁给了重耳,后来还被封为夫人。夷吾逃到了秦国,秦国护送夷吾回国继承了王位。秦穆公夫人就是晋献公的长女,也齐姜的女儿。秦穆公算是夷吾和重耳的姐夫,但是秦穆公又把一个女儿怀赢嫁给了夷吾的儿子公子圉。

    怀赢为什么叫怀赢,并不是她叫怀,而是公子圉继位成为了晋怀公,她是晋怀公夫人而非妾。但是晋怀公继位后背叛了秦国,秦穆公为了扶植公子重耳,一口气嫁给了他五个女儿,包括怀赢。

    在春秋时期,齐姜是诸侯最喜欢的联姻对象,不仅仅是齐国强大,而且齐姜都非常美貌。在《诗经》中就有提到:“岂其娶妻,必齐之姜”。《诗经》上从来不吝啬对齐姜美貌的赞美,对庄姜美貌描写道:“手若柔夷,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仅仅这一段就出了五个千古流传的成语。

    宣姜

    但是因为齐姜引起的风波也一直不断,卫庄公在位时,卫宣公就和卫庄公的妾夷姜私通,并且生下一个儿子,为了掩人耳目寄养在乡下。

    庄公死后,宣公继位,宣公的元配夫人受到冷落,夷姜被宣公封为夫人,其子公子伋被立为太子。夷姜死后,宣公又向齐国为太子伋求取宣姜。宣姜和其妹妹文姜在齐国本来就以美貌著称,各国诸侯纷纷讨好齐僖公,希望求取齐姜。


    卫宣公为公子伋迎娶了宣姜之后,发现宣姜果然漂亮,他就自己霸占了宣姜,并且封宣姜为夫人,并且为生下公子朔和公子寿。公子朔想要做太子,于是诬告公子伋要谋反。

    宣公原本就想要立公子寿为太子,决心杀掉公子伋。于是派公子伋出使齐国。并且派人扮成强盗,准备杀掉公子伋。宣姜让公子寿通知公子公子伋逃跑,公子伋觉得既然父让子死子不得不死,于是拒绝了公子寿的好意。

    公子寿无奈只好灌醉了公子伋,然后他代替公子伋出使齐国。结果在路上被强盗杀害,公子伋看到公子寿的尸体悲痛欲绝,他认为是自己害了公子寿,于是公子伋也自杀了。于是公子朔被立为了太子,后来继位卫惠公。但是公子伋的人认为公子朔害了公子伋,于是发动了叛乱,赶走了卫惠公。

    卫惠公跑到齐国找自己的舅舅齐襄公搬来救兵,回国重新夺取了王卫。齐襄公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他为了安抚卫国诸公子,又把宣姜嫁给了卫惠公的异母哥哥公子硕,要知道宣姜当时已经是卫国太后了。后来宣姜又为公子硕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女儿都分别成了国夫人,两个儿子里面一个成了卫戴公,一个成了卫文公。你说这卫国王室出门怎么打招呼?

    卫国因为宣姜的问题,内乱不断,因此还被戎狄灭国,还好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又帮卫国复了国。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卫国后来还有一个宣姜。这个宣姜也惹出不少麻烦,最后被卫灵公诛杀了。卫襄公的夫人,卫灵公嫡母也叫宣姜,很多人在写历史的时候都搞混,认为她也是齐僖公的女儿,并且认为是卫灵公霸占了太子的儿子。其实卫灵公是在公元前540年出生的,齐僖公在公元前698年就去世了。两者相差了将近两百年。

    其实宣姜本也没错,好心好意的通知公子伋结果还赔上了自己的儿子,但是后世对她的评价却不太好,这事能怪到人家一个女子头上吗?

    文姜

    但是她的妹妹文姜就不一样了,这可是很有主见的主。她在《诗经》中也是毁誉参半,她和自己哥哥齐襄公有着不伦之恋,后来嫁给鲁桓公后,仍然割舍不下。在一次鲁桓公出使齐国的时候,正好撞见她和齐襄公在行苟且之事,齐襄公就杀掉了鲁桓公。

    桓公死后,文姜在齐国居住了很长时间,鲁国拥立她的儿子为鲁庄公,太后一直住在他国也不算个事啊?鲁国好说歹说才把她劝了回来,但是她却住在齐鲁的交界处,不肯离开,齐襄公也常常以围猎的名义和她相会。

    文姜虽然行事荒诞,但是却非常善于处理国政。她在齐鲁边界上遥领鲁国内政,把鲁国管理的很好。在她的治理下鲁国迅速成为了春秋时期的军事经济强国。

    在《诗经》中有有很多篇描写文姜的故事,有赞美她的美貌的,有批评她荒淫的,也有赞美她的政绩的。总之算是毁誉参半吧。

    先秦时期乱,其实后来的朝代也都未必好到哪里去,北齐就不用说了,有人说他是鲜卑文化造成的。那刘宋呢?刘裕可是正儿八经的汉朝皇室后裔,刘骏有烝母的记录,刘子业和刘楚玉两人的不伦之恋都公开了。刘子业还强娶了自己的姑母,还把她封为贵嫔。

    说到底其实这个事还是因为帝王家无人约束,一个个在登基之前都非常安分,在登基之后就暴露出来了本性。高阳在登基之前表现的像个傻子,刘子业登基之前谨小慎微。有些东西还是关在笼子里好一些。

  • 6、 宋朝叫母亲姐姐,叫比自己大的也叫姐姐,怎么区分?

    不是宋朝人叫母亲叫姐姐,其实很久以前就叫母亲为姐姐了。

    “姐”

    这个词不是指比你大的年轻女孩为姐

    从古文上看,从字义上看,应该是对所有女性的一个总体的称呼,相当于一个女性总体的一个称呼,某某妇女的尊称

    先看姐这个字的来历

    从字面上看“姐”是“女”与“且”的组合

    女,都晓得了

    且,是个男性物体或先祖

    这两个字加在一块就是能够生殖的,并能养育后代的。

    这样看来这绝对就是一个广义的称呼,称呼自己的祖母也可以,称呼自己的母亲也可以,称呼自己的姐妹也可以。

    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中》:如今之所谓者,若中州名汉,关右称羌,易臣以奴,呼母云姊。又北齐太子称生母为姉姉。至宋则呼嫡母为大姉姉。妻之于嫡母亦然。宋高宗母韦后称𡽪宗后为大姉姉。语见《后妃本传》。

    只要是女的都可以,但主要是指长辈

    “祖”就可看出,指祖母和母亲,“且〞

    如今“姐”早已不是母亲的称谓了,但在一些方言中却依然如此。

    马叙伦《说文六书疏证》说,“今山西河东尚呼母曰姐”,“浙江江上县呼母亦曰姐”。周振鹤《逸言殊语》也说“湖南耒阳就称母为jià,写出来就是姐。福建莆田仙游人现在不叫母亲为姐了,但在唱莆仙戏时,还唱的是姐”;还说“丈母姐”

    到了后来,成为了年轻女孩的称呼。

    对一般年轻女子可称呼,也可以称呼妻子。

    只见浑家丰盛的坐在床上,雀宁道:“告姐姐,饶我性命!”《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姐姐”也可用来称呼女儿,“(父母)呼女曰姐姐”。

    《西游记》第十八回写高老庄孙大圣去除魔解救高老的女儿,用金箍棒捣开门扇后,他让老汉去叫女儿,于是,“那老儿硬着胆叫道:'三姐姐!’”

    这个“三姐姐”就是猪八戒背媳妇的那个高小姐。

    “姐”总体来说是一个褒义词,原来是尊称,到后来慢慢变成了对年轻漂亮女孩的称呼。

    《通俗编·直语补证》又说:“今人呼少艾曰姐。”少艾是指年轻貌美的女子,所以“姐”又有年轻漂亮的意思。

    但是宋朝还是称母为姐

    如:上(高宗)尝语宪圣(赵构的第二任皇后吴氏)曰:“极知汝相同劳苦,反与后进者齿,朕甚有愧。俟姐姐归(原注:谓太后),尔其选已。”宪圣再拜,对曰:“大姐姐远处北方,臣妾缺于定省。每遇天日清美,侍上宴集,才一思之,肚里泪下。臣妾诚梦不到此。”。——《四朝闻见录·宪圣不妒忌之行》。

    皇宫里皇子皇女称嫡母(皇后)为“娘娘”,而称呼身份为嫔妃的生母为“姐姐”,是根据俗称来,这样也好有个区分

    所以穿越到宋朝的皇宫里,可不能随意叫小姐姐哦!


    宋人怎么称呼自己的姐妹

    其实称呼自己的姐妹也叫姐姐,不管是妹还是姐都叫“XX姐。”

    不过这个姐姐前面要加上她的顺序,和叫自己母亲姐姐不太一样。

    例如出生排行第十就要十姐,老大叫大姐

    而自己的母亲就不用加上这种数字性的排行了,直接叫姐姐。

    而对于自己的兄弟姐妹的话,就要加上排行了,有时候还要加上姓氏

    例如说王大姐,黄二姐,杨大姐,杨二姐之类的了。

    这种称呼不管是称呼自己的姐妹,连父母都是怎么称呼,喊自己的女儿叫某姐,某某姐。

    到现在云南也是这么称呼的!

    一般就喊某某姐或者某某妹,其实都一样,这种称呼到现在南北好像都一样吧!

    北方就是喊老妹,南方一般叫老姐都一样的。都是对女性尊敬的称呼,带着年轻美貌的夸费。

    在宋朝的时候称呼姐是可以,但是不能加上“小”姐这一个称呼,那是作为“小姐”的称呼是指妓女

    从明代起,“姐”有时又用来指称妓女

    如俗语“姐爱俏,鸨爱钞”中所说的“姐”,指的便是妓女。

    而“姐夫”一词古代因此也有借指嫖客的

    如清余怀《板桥杂记·雅游》所说:“(妓家)称客曰姐夫”


    不小心穿过任何朝代的喊某个美女的话,都不能喊小姐,只能喊某某姐,加上她的称呼和她的姓氏,这样比较稳妥一点,也不能乱叫“姐夫”

    而且宋代也喊小哥哥

    一般称呼自己家的男孩,也叫某哥,加上排行。

    不管这个哥比自己大还是比自己小,统一是“某哥〞

    连父母也如斯叫

    “大哥,二哥”等等

    甭管多大年龄,兄弟姐妹父母亲人之间都这么叫。

    七老八十的还被叫做某哥!女的某姐!

    如赵构,韦氏(他妈)都叫他“九哥”

    综上所述

    哥呀!姐呀!这种称呼在民间是很多,到现在都有,这不是一两天形成

    宋朝的时候,宋皇家为了跟自己的亲生母亲跟嫡母区分开来,才叫自己的亲生母亲叫姐姐的,这是跟民间学习的

    民间宫廷叫大小女性,都叫“某姐”

    排行加姐

    叫外姓女子

    姓氏加排行加姐

    在宋朝如果不认识的话就直接喊“娘子”吧,不要喊“小姐”。喊了后果自负!!!

  • 7、 皇帝自称朕,太后自称什么?

    《离骚》中有一句“朕皇考曰伯庸”,在屈原那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自称“朕”。始皇帝一统天下,将“朕”作为皇帝独尊自称。那么同样尊贵的太后,有没有自称呢?

    钟爱古装剧的你,是不是要脱口而出“哀家”了?事实上,太后自称在历史上是不同的:因朝代不同,也因人而异。下面我们从史书中一起来看看太后的自称究竟是什么。

    比如大名鼎鼎的吕后,她自称什么呢?《史记》记载:“太后恶之,心不乐,乃谓左右曰‘此为我也’”。这也就说明了吕后自称为“我”。

    电视剧《楚汉骄雄》中张可颐饰演的吕雉

    当然吕后一人之例并不能说明什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太后自称。《魏书》中记载了北魏胡太后的一段语言:母子不聚久,今暮共一宿,诸大臣送我入”。同样是著名的北魏太后冯太后也称“吾”。由此可见中国历史早期的太后,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自称都有“我”。

    电视剧《锦绣未央》唐嫣饰演的冯太后

    到了唐之后的五代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但太后依然拥有显赫的后宫地位。例如在《新五代史》中记载的后汉隐帝母亲李太后的话:“老身未终残年,属此多难,唯以衰朽,讬于始终。”这里也可看出太后的另一自称——老身。

    到了两宋时期,史书中又有了新的自称。北宋真宗皇后刘氏在以太后身份辅佐仁宗时,在《宋史》中有这样一段记录“姑老矣”。这个时期太后有了新的自称——“姑”。

    电视剧《大宋惊世传奇》李若彤饰演的刘后

    以上仅仅举了几个例子来证明一下古代的太后并非自称“哀家”,而是用不同的词汇来称呼自己。而“哀家”是古时戏曲里,死了丈夫的皇后或太后的自称。真实的太后并不会以此来称呼自己,酷爱历史的你还能举出一些其他自称吗?

    参考文献

    1.《史记》,中华书局,2007年。

    2.《魏书》:中华书局,1997年。

    3.《新五代史》:中华书局,1974年。

    4.《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

Related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