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贾宝玉“共赴云雨之欢”了吗?_《雍正王朝》八王之乱,十三爷再一次接管丰台大营,他已病入膏肓是如何做到的?


- #问答
  • 1、 《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贾宝玉“共赴云雨之欢”了吗?

    没有!没有!没有!重要的事说三遍。黛玉是绛珠仙子投胎,本为还泪而来,质本洁来还洁去,因此与宝玉只是精神上引为知己,肉体上并不曾有任何接触。



    宝玉心里,黛玉是神仙样的存在,她的地位绝绝对不是袭人,晴雯所能比拟的。宝玉可以与袭人共赴云雨,邀晴雯共浴,但在黛玉面前却是谨小慎微。虽然受《会真记》《西厢记》等影响,也曾经试探过,但都被黛玉击碎美梦。



    第二十三回,二人共读西厢后,宝玉用《西厢》中语句试探:“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如果黛玉也如宝玉一般心思,可能会顺话答音,私下订情。但是黛玉听了,却马上表示要告诉舅舅,舅母去,并气得眼圈儿都红了,转身就走。吓的宝玉马上求饶:

    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龟疼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了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第二十六回,宝玉对给自己倒茶的紫娟说:“若共你多情共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这话比第二十三回的试探更要露骨,黛玉更是生气了,哭着说宝玉取笑她,把她当成解闷的了。言外之意就是宝玉不尊重她。吓得宝玉赶紧赌咒发誓:

    好妹妹,我一时该死你好歹别告诉去我再要说这些话,嘴上就长个疔,烂了舌头。"



    宝玉虽然有过种种试探,但是黛玉不给他一点儿机会,纵然宝玉有种种想法,在冰清玉洁的林妹妹面前,也都化作了泡影。

  • 2、 《雍正王朝》八王之乱,十三爷再一次接管丰台大营,他已病入膏肓是如何做到的?

    《雍正王朝》中,八爷拉拢隆科多和关外的旗主王爷逼宫。逼宫前,八爷通过隆科多控制了九门皇城的兵权,又借旗主王爷入关整顿旗务之名,让旗主王爷接管了丰台大营的防务。做到了这两点,八爷几乎位于不败的地步。

    但是,十三爷在入宫朝会的路上从弘昼处听闻了丰台大营的被接管的消息,他大吃一惊,知道其中必有蹊跷,就以生病为由,没参加朝会,而是去了丰台大营。等十三爷回来的时候,他不仅接管了丰台大营,而且解决了九门的防务,重新夺回了京城的控制权,使雍正得以翻盘。

    那么,十三爷已经病入膏肓,他是如何重新接管丰台大营的呢?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丰台大营本来就是由十三爷掌控,里面的将领都是十三爷的人,他去了,这些自然听他的。要知道在雍正继位时,一个关了十年的十三爷突然出现都可以掌控丰台大营,何况此时丰台大营一直在自己手里,又怎么会掌控不了呢。

    第二,丰台大营的防务替换过程中,大营的将领就对把大营防务给旗主王爷接管表示怀疑,因为没有皇帝的旨意。后来因为弘昼的一句“确实是皇阿玛说的”,才勉强被接管,他们心中生疑是一定的,十三爷一来,自然坚定了自己的怀疑,顷刻间将旗主王爷的兵搞定不是问题。

    第三,十三爷是一个讲义气、有魅力的人,平时跟这些人关系就很铁,大家打心底里服他,即便他病入膏肓了,也能够唯他马首是瞻,这也是雍正信任他、重用他的原因。

  • 3、 剧中常有的残酷刑罚真实存在于历史上吗?

    要是真的拿从历史上走过来的刑罚对比影视剧中的刑罚,那影视中的刑罚根本就算不上是酷刑,只能说是小儿科。我们往往在影视中所看到的刑罚都是最轻的,因为影视剧的审核需要,不能做得太露骨,所以往往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刑罚,比如什么电刑,针刑,仗刑,鞭刑,水刑,老虎凳和烙刑,夹棍等,这些是古代最简单也是影视剧中最常见的一些刑罚。我唯一看过还算是比较贴近的酷刑就是电影《风声》中审讯周迅时用绳刑了吧,相信看过的人应该感受颇深。但也只是贴近而已,和历史上真正的绳刑还是有些差别的。历史上可记载的绳刑,是在绳子上打几个结,然后洒上盐,绳子挂得比较高,把女犯人扒光了坐上去,一个人扶着身体,两个人抓住腿。有些变态的还会在女性阴道里面塞些东西。

    酷刑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颇为渊源流长,早在公元前20世纪的古埃及就开始使用明确的刑罚来处置犯人。到后期,王朝法律越全面,发明出来的酷刑也就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花样,古代人在这方面的造诣真的是相当的高。

    首先古代的受刑犯都是不穿衣服受刑的,不管是什么刑罚,基本上都是给你扒干净了再用刑。古代刑罚那么变态,让你穿衣服受刑,一套下来估计你的衣服就废了。用完刑又不会让你马上死,用刑完了后面没衣服穿,牢头还得给你置办,说句实话古代的受大刑的犯人的命大多数都还没一套衣服贵呢,怎么会让你穿得好好的去受刑呢。再说脱光了受刑也是对酷刑最基本的尊重,特别是对女性来说,更是一种精神和人格的侮辱。

    古代的死刑分为很多种,对于皇帝比较狠的人可不是直接砍头。光死刑就有剥皮,腰斩,凌迟,车裂(五马分尸),活埋,棍刑(棍刑不是用棍子打死你,那样太人道,而是拿根棍子从犯人的嘴里或肛门插进去穿破人的身体和肠胃,让人痛苦死亡),分尸(每隔一个到两个时辰下你身上的一个部件)直到死为止,抽肠,蛇刑,踏刑(被马活活踩死),枷刑,剥皮揎草等。

    大刑逼供的那就比较多了,特别是对女性用的要比男性的多很多。通用的除了开篇说的在电视剧中那些比较常见的以外,还有断指,断指不是拿刀砍,而是一根根的手指给你掰断。灌鼻子,用烧酒或醋往人的鼻孔里面灌,著名的明朝东厂十八刑。鼠刑,碎轮刑等。这些都是比较通用的,针对女性的那就更多了,因为影视剧中不可能出现针对女性的刑罚,太过变态和残忍,想了解的可以自行百度。

    酷刑是封建专政时代彰显和敬畏皇权至高无上的产物,也是一部分人用来娱乐和消遣的产物。战时,用来套取敌方情报和获取重要信息的手段。其实真正能够熬下来的人是极少极少,不像影视剧里面描写的那样,咬咬牙就挺过去了,或者用刑用到一半就有人来救了。真正进去的人,十之八九就出不来了,即使能活着出来,那也百分之百是个废人了。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他们做到了一般人都做不到的。

  • 4、 中国历史中每个朝代是否都有女人参政,比较出名的是谁?

    中国历史上不是每个朝代都有女人参政。但是也出现过女子参政的朝代,譬如芈月、吕后、邓绥,武则天、孝庄、慈禧等。我选其中几个略做叙述。

    芈月,秦惠文王姬妾,封号芈八子,秦昭襄王生母。公元前306年秦武王嬴荡因举鼎绝脉而亡,武王无子,先王诸子争位,秦国内忧外患,芈八子联合燕赵等国,在异父兄弟魏冉帮助下,儿子赢稷继位,就是秦昭襄王。襄王年幼,有宣太后主政,魏冉辅政,太后主政时期,任用四贵,一时秦国百姓只知有太后,不知有秦王。芈月还是历史上最早被称为“太后”的人,《史记•秦本记》记载:“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为称”,太后之号,自秦昭王开始有的。宋代陈师道《后山集》云“母后临政,自秦宣太后始也”,历史上太后临朝听政就由此拉开序幕。宣太后排除异己,驱逐秦武王后回魏国,平定“季君之乱”,培植自己的实力,权倾朝野,后昭襄王年长,重用范雎并采纳他的建议,剪除其党羽,太后遂失势,次年去世,谥号“宣”。宣太后有胆有识,政治手腕高超,为后来秦国的强盛做了铺垫。电视剧《芈月传》热播,就是根据她的故事拍摄而成的。

    武则天,提起这位家喻户晓,电视剧拍了不知多少遍,不知留下了多少版本。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李治皇后,李治体弱多病,武则天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高宗驾崩后,武则天废掉两个儿子中宗与睿宗,改国号“周”,自称神圣皇帝。

    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她执政期间,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是一位“女中英主”,政绩颇多。表现在几个方面。政治清明:提倡科学,破格用人,创立了殿试和武举,选拔了一批杰出人才,如狄仁杰等。经济发展:重视农业生产,国家仓库储粮丰富,户口显著增加。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光耀文史,重视古建筑的修建,发展科举,开放殿试等等。

    历史上还有很多出类拔萃的女子参政,仅举以上两个事例阐述。即使出了那么多杰出的女子参政,但在不同朝代,女子的社会地位都有所不同。

    追溯到远古,母系氏族社会里,以女性为主,自由且受到尊敬。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发生了社会大分工,畜牧业和农业从狩猎和采集业中分化出来,男子占据了主导地位,女性意识被男权思想压制。到唐朝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思想也空前活跃,女性意识觉醒,得以在一定程度上本原性复苏。从宋朝开始,程朱理学有了发展,“三纲五常”等,是迫害妇女的开始,一直到明清时期,妇女处于附属地位,直到新中国成立,提倡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女性的地位提高了,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 5、 请问在宋朝的时候为什么不选择“八贤王”为皇帝?请详细作答?

    宋太祖赵匡胤于后周显德七年,即公元960年,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继位之后,是为北宋开端。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16年,50岁去世。

    那么,在回答“请问在宋朝的时候为什么不选择“八贤王”为皇帝?请详细作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下列问题;

    一,宋太祖赵匡胤诸子状况

    赵匡胤一共生有4个儿子,其中老大、老三死的早,亦无子嗣相传。

    剩下老二赵德昭,老四赵德芳。

    在北宋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去世之时,其第二个儿子赵德昭已经25岁,正在任北宋都城开封的京兆尹。

    其第四个儿子赵德芳,也就是所谓的“八贤王”,这时候的年龄为17岁,刚刚以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身份出京。

    也就是说,宋太祖赵匡胤的两个嫡系儿子都具有相当的资历和阅历去继承皇位的。

    可是,为什么这二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继皇帝位呢?这就要通过继续了解第二个问题来找到答案。

    二,四人所立下的“金匮之盟”

    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夜,宋太祖赵匡胤去世,赵匡胤的同母弟,37岁的赵光义迅速的即北宋皇帝位。

    赵光义继位之时,其所恃的一件法理性物件就是这个“金匮之盟”。

    所谓的“金匮之盟”就是在宋太祖赵匡胤与赵光义的生母杜太后病重之时,床榻之侧恭听杜太后做最后大事交代的只有三人,即赵匡胤、赵光义、赵普。

    这个赵普与赵匡胤本非同宗同族,只因为与赵匡胤旧的关系很久,加之赵普这个人做事谨慎,所以深得赵氏兄弟信任。

    据传,杜太后问赵匡胤,你知道你怎么得到的江山吗?赵匡胤哭着说这都是祖上的德行和太后的积庆所致。

    杜太后直截了当的说,这都是因为周世宗传幼子执掌天下所致,所以,你要答应我,在你之后,要把皇位传给你的亲弟弟,赵匡胤哭着答应,然后,杜太后命赵普记录下这些话,赵普签下自己的名字,把这一纸盟书藏之金匮之内。

    当赵匡胤病逝之后,赵光义就拿出了这个盟书,同时,赵普为佐证,另外两位当事人杜太后与赵匡胤已经撒手而去,这样的事情,其他人谁敢再深问?

    三,关于“八贤王”赵德芳

    至于说到为什么不立赵匡胤四子赵德芳为帝?这个问法就未免太过于流俗了。

    赵德芳虽然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正宗谱系,但是,他也就是赵匡胤的第四子而已。

    在他之前,尚且有身为赵匡胤第二子的赵德昭。而且,开宝九年的赵德昭正值25岁,政治经验与涉政资历也都很丰富,在宋太祖赵匡胤时期就已经参与军国大事。

    有鉴于此,就算赵光义不当这个皇帝,凭什么就要先界定一定是赵德芳能接续皇帝之位呢?

    在民间,对于赵德芳其人所附加的传奇色彩太重,“八贤王”的形象遍及演义小说、影视剧当中。

    但这与历史上赵德芳其人的真实情况相去太远。

    所以说,在接续宋太祖赵匡胤皇帝之位这件事情上,“八贤王”赵德芳是有这个可能,但是,他第一得过去他兄长赵德昭这一关。

    而面对赵光义高举起的“金匮之盟”这张王牌,就算这哥俩一起上,也无可奈何,只能接受现实了。


Related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