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剧《风筝》中,郑耀先为何被称为战略特工?_对比《风筝》和《五号特工组》,柳云龙和于震谁才是你的谍战天王?
-
-
1、 谍战剧《风筝》中,郑耀先为何被称为战略特工?
战略特工在谍战技能,回旋余地,心理素质,保密级别等各种方面自然要高于战术特工了。
郑耀先作为一个1932年就由我党密派到国民党特务机关工作的谍战人员,从一开始的小特务,逐渐得到戴笠,郑介民,蒋介石等国民党高层人员的信任,除了其具有超过了普通特工的谋略之外,组织上也给了他相对较大的自由空间,这中间除了上线陆汉卿命令其查出另一个军统高级特工影子之外,组织上几乎没有给他什么具体的任务,一切都是凭其自己坚强的信仰,敏锐的感觉默默地为我党工作。
例如,在审问曾经是我党交通员的叛徒吴福时,如果吴福只是供出来几个工运学运的地下党员,郑耀先应该是不会将其灭口的,因为那几个人的作用无法与郑耀先相比,但是,吴福供出来了打入蒋介石行辕的沈安娜,郑耀先就必须冒着暴露并牺牲自己生命的危险将其灭口,因为沈安娜比郑耀先的位置更重要,这些都是需要郑耀先这样的战略特工自己把握的问题。
在面对中统特工林桃的色诱时,如果是战术特工,必须要请示上级如何应对,而做为战略级别的郑耀先就没有必要也没有条件去请示我党组织了,只是凭自己的直觉认为林桃可以为自己所用,便与其结为夫妻。
战略特工的最大特点,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掌控敌方人员的走向,郑耀先在这方面的表现非常完美。他在关键时刻,巧妙地利用自己的优势,灭了中统高官高占龙;在戴笠空难之后,利用所谓的兄弟之情,为军统特务们洗脑,成为保密局可以与毛人凤面对面较量的鬼子六,挑动国民党正规军人与毛人凤互斗,为我军转移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因为战略特工比战术特工的保密级别高许多,所以,在需要证明自己真实身份的时候难度就更大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隐蔽战线无名英雄们的悲壮与伟大。
-
2、 对比《风筝》和《五号特工组》,柳云龙和于震谁才是你的谍战天王?
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应该是毫不纠结的,因为《风筝》播出到现在,用一种超现实的手法揭示着深层的人性,甚至能触动到灵魂深处的很多东西,尽管因为同样的原因推迟了四年才与观众见面,很多地方已经被迫修剪后留下不少遗憾,仍然不失为一部难得的谍战佳作,柳云龙也继续维护着“谍战天王”的光环。
于震主演过诸多战争题材的影片,同时也主演过诸多谍战片,确实是一位多产的、知名度相当高的演员。尽参演的不少抗战神剧一直饱受诟病,也还是有不少相对成功地作品获得了观众的肯定。比如《密使》、《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等片,还是赢得了很大反响的。
问题是要拿《五号特工组》和《风筝》来比较,我觉得实在是没有可比性。当然,我也没有资格全面而深入地对这两部片子做出比较,因为《风筝》一直在打动着我,《五号特工组》好像连一集都没能坚持看完,现在除了还记得一些夸张的服装和道具,还有些故弄玄虚的对话,其它基本毫无印象了。
其实《五号特工组》当年还是获得了不少肯定的,这也是我选择想看一下的原因,但是这种制作风格的片子,就我个人来说,实在是无法坚持看完的。既然能得到不少观众的肯定,说明这部片子还是有其可取之处的,只是我并没有坚持看完,也许给出的评价并不客观,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如果一定要比较,我觉得《风筝》可以和《潜伏》比较一下,或者是《悬崖》,甚至是《伪装者》,这些应该是比较公认的优秀谍战片,有很多地方值得探讨。一定要把《五号特工组》拿来和《风筝》比较,无论是从演技还是剧情设计,有些过于牵强。
从《暗算》到《风筝》,柳云龙“谍战天王”的地位的确难以撼动。
-
3、 推荐一些好看的欧美电影,关键词:特工、越狱、谍战?
《间谍游戏》2001
导演:托尼·斯科特
编剧:MichaelFrostBeckner/DavidArata
主演:罗伯特·雷德福/布拉德·皮特/凯瑟琳·麦克马克/斯蒂芬·迪兰/夏洛特·兰普林
类型:动作/惊悚/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德国/日本/法国
语言:英语/德语/阿拉伯语/法语/粤语
上映日期:2001-11-19
片长:126分钟/Turkey:114分钟(TVversion)
又名:谍战
-
4、 抗战期间,特工的窃听器,又没有无线网络。为什么比现在还先进?
你想多了,抗战时期哪有什么窃听器,你在电视上看到的,绝大部分都是编导们拍脑袋补出来的东西,强行推动剧情之余,让你觉得很厉害而已。
二战时期的无线电设备都身形巨大,耗电相当高,当时最高技术的摩托罗拉电台也得大包小包的背一堆砖头,像想现代人那样,往小旅馆里塞个微缩探头就能wifi实况?不可能的。
真正的窃听大时代是那还得冷战爆发以后,各种间谍大行其道,谍报设备也突飞猛进,像什么窃听器之流简直不要太多,仅我国从美国订购的飞机上就能搜出一箩筐,简直触目惊心。
抗战时的窃听器根本没有电子化,那年代连个发光二极管都算高科技,非要窃听,则必须在房间里预先埋设有线窃听器,其原理类似电话。
比如二战结束以后,盟军在关押德国原子科学家海森堡等人的时候,就在牢房里事先布置了相当密集的暗藏式窃听器,以监控他们的谈话,从其交谈内容中获得更隐秘的情报。
显然,这种谍报监听系统是不可能用在四处“暗战”的特工身上的,实际上一直到冷战末期甚至现代,人们依然在使用这种方法进行监听。
有线监听最大的问题是布设极为麻烦,工程量大,所以只能用于固定的,预设好的监听场所。
还有一种类似的方法,是在电话机上做手脚,将关键电话线分一条出去,这样便可以直接监听对方的电话通话。但这招其实更难,因为特工几乎没办法去隐秘的搭线。
比如1916年德国人的“莫利兹”窃听器就属于这种搭线装备,德军工兵们会在黑夜爬出堑壕,然后悄悄的将“莫利兹”的通电铜板埋在英军电话线附近,对野战电话进行窃听。
二战时,日本一些特务机关到是也布置过专门的监听室,但这种设备更简单,它们仅仅是一些在隔壁能贴墙集音的铜管和大喇叭而已。
还别说,在一些谍战工具中,“听诊器”也是个可用的窃听装备,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比人耳朵还是灵敏不少。
在声纹窃听之外,更多的是使用“矿石收音机”对无线电信息的监控,这种技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已经出现了。采用矿石晶体为核心的原始收音机,不需要电源即可工作,相当的隐蔽。
那时候的无线电没有现代的加密措施,所以只要接受到无线电信号,剩下的就只有密码破译。
二战时像德军潜艇通讯、山本五十六在太平洋战场上的通讯,都曾经被窃听过,泄露了无数的战场信息,但它们并没有通过特工来窃取。
二战时最著名的,也最先进的窃听案当属苏联对美国窃听的“金唇”(Thething),1943年时,苏联开发出了一种名为“金唇”的高灵敏震膜窃听器。
它不需要电,只要能震动就行。它将收集整个房间的震动,而苏联特工会在附近用一个专属的接收器进行照射收音。
1945年雅尔塔会议期间,苏联人将“金唇”放到一块木雕的美国国徽中,骗取了美国大使的垂涎,让少先队员将它送进了美国大使卡里曼的办公室。
苏联特工在大楼对面的民居里安装了接收器,为了保密,整栋楼都换成了“自己人”,甚至扮演着正常的生活。
这块木雕国徽在4任大使期间从没被动过,让苏联人窃听到了无数的秘密,但CIA在1953年仍然发现了它的秘密,美国人当时没有声张,他们借着此物透露了不少假消息,然后在1960年的联大上拿着掏出的“金唇”狠狠的羞辱了苏联人一番。
“金唇”这件事情,已经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准,它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在抗战的战场上的,如果有,那就是扯淡。
实际上,真正最好用的“窃听器”往往不是那些设备,而是美女,美人计几千年来就没有不灵的,随随便便就能套取大量信息。
二战时许多美女间谍就守在街头和咖啡馆里,她们扮演成妓女、酒吧女、寂寞女生、街头的女神、白富美,用各种套路与那些海上憋坏了的水手套近乎、谈恋爱、上床,然后扒拉出各种船只出入情报。
等这些零零散散的情报被发走并合并后,轮船和战舰们可就惨了,等待他们的会是潜艇、巡洋舰、战机的拦截。
所以水手们留下了一句话,这句话还被印成了海报——“Looselipssinkships”松懈的嘴巴会沉船!